東西問·鎮(zhèn)館之寶丨王瑞霞: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何以改寫東方藝術史?
中新社山東青州5月6日電 題: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何以改寫東方藝術史?
——專訪青州市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王瑞霞
作者 李明芮 趙曉
坐落于山東濰坊的青州博物館,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龍興寺遺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被西方學者譽為“一次改寫東方藝術史的重大發(fā)現(xiàn)”。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有何獨特的藝術價值?融合了哪些中外文化?青州市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王瑞霞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圍繞上述問題進行解讀。
視頻:【東西問·鎮(zhèn)館之寶】王瑞霞: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何以改寫東方藝術史?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
王瑞霞:青州龍興寺遺址窖藏佛教造像出土于1996年10月。當時,益都師范學校征用青州博物館南鄰的農(nóng)田做操場,在推平操場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散落的造像殘塊。這些殘塊不僅引起文物部門的重視,也招來不法分子。
一天夜晚,青州博物館值班人員在操場工地上發(fā)現(xiàn)微弱的光,報告當?shù)嘏沙鏊?。民警及時趕到,制止了盜掘行為。天亮后,博物館領導和業(yè)務人員到工地現(xiàn)場勘察,并將情況報上級業(yè)務部門。一場搶救性發(fā)掘工作自此拉開序幕。
經(jīng)勘探,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窖藏坑位于寺院遺址的北部,南北長8.7米、東西寬6.8米。后經(jīng)發(fā)掘整理,發(fā)現(xiàn)坑內有規(guī)律地埋藏了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巖、陶、鐵、木及泥塑等各類佛教造像600余尊,時期從北魏、東魏、北齊延伸至隋、唐、北宋。
最大的佛教造像高320厘米,最小的僅高20厘米。出土的部分造像帶有紀年,處在北魏的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到北宋的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區(qū)間,青州龍興寺遺址出土造像數(shù)量之大、雕刻之精、貼金彩繪保留之完整、時間跨度之長,為中國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見。
中新社記者:這批精美佛像為何被掩埋于青州地下?
王瑞霞:今天的青州是歷史上古九州之一“青州”的核心所在,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城,歷史文化遺存極為豐富。
青州文化承襲東夷文化、齊文化而來。公元399年,鮮卑慕容一支占領青州,第二年慕容德稱帝,定都青州廣固城,史稱“南燕”。許多北方士族和佛教高僧隨慕容德南下,將北方文化和佛教文化帶到青州。
公元410年,東晉大將劉裕滅南燕,此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青州在東晉南朝政權統(tǒng)治之下,深受南朝文化浸染。公元469年,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權占領青州,又為民族文化融合創(chuàng)造了條件。經(jīng)過幾十年的交融,隨著北魏漢化政策的推行,鮮卑族和進入中原的其他民族逐漸融入漢文化圈。
公元500年以后,青州成為一方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多種元素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面貌,崇佛造像之風盛行,覆蓋士族階層和民間百姓。
關于這批造像為何埋藏地下,網(wǎng)上有人猜測與大規(guī)模的“滅佛運動”相關,但從考古發(fā)掘和其他一些材料來看,應該是受宋金交戰(zhàn)影響。戰(zhàn)爭毀掉寺院前,集中起來的佛像已無處保存,只能埋藏起來,遵守了佛像瘞埋的教理。
中新社記者: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被西方學者譽為“一次改寫東方藝術史的重大發(fā)現(xiàn)”。這批佛像有何獨特的藝術價值?
王瑞霞: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三個朝代的佛像數(shù)量最多,在造型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北魏、東魏時期的背屏式造像;另一類是北齊時期單體圓雕造像。
龍興寺出土的背屏式造像是北魏漢化背景下盛行的佛教造像風格。青州地區(qū)曾先后隸屬于南朝和北朝,南北文化交互影響較為明顯。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極力推行漢化政策,佛教藝術的漢化更為明顯。
彼時以南朝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以清俊秀逸為美,繪畫和雕塑流行“秀骨清像”“褒衣博帶”。南朝的審美風范流入北魏,佛教造像也受此熏陶,表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模仿南朝士大夫服飾的“褒衣博帶”樣式佛衣流行,這種樣式在青州一直延續(xù)到東魏,成為青州自北魏晚期直至東魏佛衣樣式的主流。
公元550年,北齊建立。北齊統(tǒng)治者推行胡化政策,這在佛衣上表現(xiàn)最為顯著。青州造像的佛衣一改北魏至東魏流行的“褒衣博帶”式佛衣,大量出現(xiàn)印度流行的通肩式、袒右式佛衣,甚至出現(xiàn)了在笈多藝術里見到的不但袒右、左臂也露在外的佛衣。
在北齊時期,背屏式佛教造像風格幾乎消失,單體圓雕造像發(fā)展起來,簡潔明快的造型新風在佛像和菩薩像上表現(xiàn)得很明確,尤其在佛像上體現(xiàn)得更為突出。由于服飾輕薄,佛像寬肩、隆胸、細腰、體態(tài)健美,衣裙質薄透體,隱現(xiàn)肌體,少雕飾或不雕飾衣褶,這種疏潔朗潤的風格使北齊雕刻藝術獨具一格,明潔感人,被譽為“曹衣出水”。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風格,除受政治沿革遺留影響外,也或多或少保留了印度造像原有的一些特點。例如佛像要體現(xiàn)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在青州造像上可看到,佛菩薩的面相、服飾、體態(tài)無不展現(xiàn)了梵漢融合的特征。例如,佛像手指間有蹼相連、菩薩袒上身等,這遵循了印度的造像樣式。而它們溫潤的面龐已與印度造像突出的骨骼表現(xiàn)大相徑庭,完全是中國人的樣子。到北齊時期,梵漢融合更為明顯。很多人看了青州造像,都會將它們和印度笈多藝術相比較,確實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
另外,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很多佛像身上通體彩繪,這些彩繪是在平滑的石面直接繪成。造像還絕大部分保留了彩繪貼金工藝,這在以往的佛教藝術考古中極為少見,雕塑與賦彩結合巧妙,其裝飾技法和藝術效果獨樹一幟。
中新社記者: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曾先后到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國家展出,被稱為“世界上飛得最遠的佛像”之一。這批佛像如何影響西方學者對中國雕塑的認知?
王瑞霞:不論是北魏、東魏時期的背屏式造像,還是北齊時期的圓雕佛像、菩薩像,都是不斷吸收新的文化因素進行的新創(chuàng)造。而在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生活影響下形成的青州佛教造像藝術,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古代雕塑,也讓青州古代佛教雕塑在佛雕藝術領域“異軍突起”。青州龍興寺遺址出土的精美佛教雕像,不僅為世人所贊嘆。還有人把其中一尊精美的東魏菩薩像,稱為“東方維納斯”。
過去一談到雕塑,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希臘、羅馬的雕塑,把其作為中國美術教學中學生們臨摹的對象。
我們不否認西方雕塑的精美,它們寫實性很強,逼真程度震撼人心。中國古代雕塑與它們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刻畫,以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為例,從佛像微笑的面龐,你能看出其內心的愉悅,膜拜的人愿意將自己的心聲向其訴說。它們勻稱、挺拔的身姿正是中國人欣賞的瀟灑和飄逸。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讓更多人認識到中國古代雕塑的藝術價值所在。有人評價,看到這批造像,心靈仿佛得到了洗滌,這是藝術的至高境界。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是中國雕塑史上的杰作,更是世界雕塑史上的珍品,未來會“飛”得越來越遠。(完)
受訪者簡介:
王瑞霞,青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青州市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全國人大代表、第五批齊魯文化之星、中國考古學會宗教考古專委會理事、中國古遺址協(xié)會石窟寺專委會理事。
長期從事佛教考古與佛教藝術研究,主持龍興寺佛教造像的整理研究工作,先后在<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Arts of Asia>《文物》《考古》《敦煌研究》《文博》《中原文物》《中國博物館》等國內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濰坊佛教造像》,執(zhí)筆完成了《青州龍興寺窖藏佛教造像——佛像卷一》,編輯出版了《青州文物精華》《山東青州傅家莊北齊線刻畫像石》《青州紀游》《青州文明圖典》等圖書10余本。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30日 12:30:40
- 2024年12月30日 12:30:00
- 2024年12月30日 10:10:29
- 2024年12月30日 10:07:05
- 2024年12月30日 09:24:58
- 2024年12月30日 09:02:53
- 2024年12月30日 07:38:45
- 2024年12月30日 07:37:21
- 2024年12月28日 17:02:43
- 2024年12月28日 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