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如何破圈出海?這場論壇答了一道必答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2日電 題:中國故事如何破圈出海?這場論壇答了一道必答題
“如何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獲得更多事實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這是我們必須回答的時代考題?!?/p>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的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上內容建設論壇19日在北京舉辦。這場集合眾多國內主流媒體高層、互聯網企業(yè)高管以及高校智庫專家學者的論壇,探路在互聯網上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尋求這道時代考題的答案。
一道考題:
當代中國面臨的時代必答題
“如何將精彩的中國故事講精彩?如何把真實的中國生活說真切?如何讓動人的中國聲音打動人?如何讓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獲得更多事實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這是我們必須回答的時代考題。”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網總裁俞嵐在主持論壇時如是說道。
新華網總編輯錢彤也列出一道中國媒體必答題:我們面臨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異常復雜,斗爭形勢更加嚴峻,面對前所未有的輿論戰(zhàn),如何沖破西方價值圍攻、突破西方輿論陷阱,建立中國正面敘事體系,樹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這些時代考題有其日趨緊迫的現實背景。近些年,快速發(fā)展的中國受到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而一些西方國家倚仗媒體霸權向中國發(fā)起前所未有的輿論攻勢。
與此同時,數字浪潮之中,互聯網的“雙刃劍”作用凸顯,移動社交媒體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成本,但并不一定帶來真正的理解,西方輿論夾帶的謊言、抹黑、滲透,加劇著國與國之間的疏離與割裂。
當新技術疊加新挑戰(zhàn),中國面臨什么樣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中國日報網總編輯韓蕾談到了一個現狀:“由于國際傳播信息的‘逆差’,海外受眾,特別是一些長期被西方媒體戴著意識形態(tài)‘有色眼鏡’‘陰間濾鏡’的中國報道‘纏繞’‘裹挾’的西方受眾,形成關于中國的‘認知繭房’?!表n蕾說。
一個立場:
要有“回到中國”的自信,避免掉入陷阱
如專家所言,互聯網時代,中國國際傳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信息流進流出存在“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存在“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存在“落差”。
當前,擁有超10億網民、已形成全球最為龐大數字社會的中國,如何借勢互聯網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這是這場“網上內容建設論壇”所聚焦的核心話題。
在與會嘉賓看來,探討這一話題,先要明確一個立場問題:新時期的中國故事從哪講起?
“要用當代中國人自己的眼光和經驗來研究中國,建立中國對自己和對世界的主流敘事。”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提出“回到中國”,以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以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他說,“我們要有足夠的‘回到中國’的自信”。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绷⒆慊ヂ摼W本身,環(huán)球網總經理單成彪強調,互聯網的傳播優(yōu)勢和輿論功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要繼續(xù)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闡釋中國價值、展現中國力量,在互聯網上凝聚中國故事的“根”與“魂”。
從個體層面,微信公眾號“明叔雜談”作者明金維說,過去三年多以來,世界局勢發(fā)展給中國人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的現實主義國情教育課,“我們是真正地信仰中國的政治制度、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模式,我們真正信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真正信仰我們14億人應該能夠獲得更光明的未來?!?/p>
除了有“回到中國”的自信,與會嘉賓還強調要避免掉入西方的話語陷阱。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立堅表示,要堅持批駁反擊,主動設置議題,打響打好國際輿論反擊仗、主動仗。他說,“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免掉入對方的話語陷阱”。
一座橋梁:
講中國故事要“過橋”,就要“搭橋”
長期以來,“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成為中國國際傳播的話語困境。
“國際傳播中客觀存在的時空差異、語言差異、思維方式差異、文化背景差異,以及意識形態(tài)差異等,構成了講好中國故事的‘千山萬水’‘千溝萬壑’?!标愱戃娬f,講好中國故事要遵循跨文化傳播規(guī)律,不斷“破壁”“過橋”,在開展中國敘事時力求細分受眾、共情同理,善用網絡,善借載體,讓世界能夠讀懂并認同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和為世界作出的貢獻。
要“過橋”,就要“搭橋”。趙立堅提到,要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找到中外利益交匯點、話語共同點和情感共鳴點,找準國際交流的公約數,用西方受眾聽得懂的語言、聽得進的方式、聽得信的內容,讓中國敘事成為世界敘事和國際共識。
落在實踐層面,人民網總編輯羅華提到了當前講中國故事時的兩個誤區(qū):一種是一味迎合西方視角,認為展示中國落后故事才能在國際社會上受追捧,而展現中國現代發(fā)展的故事則在國際上無人問津;另一種是簡單生硬,傳播不講方式方法。
錢彤提出“破立并舉”,“破”就是打破西方媒體話語壟斷和霸權,以獨特的視角、客觀的事實、富有穿透力的表達,突破西方設置的意識形態(tài)和信息傳播雙重壁壘?!傲ⅰ本褪菢嫿ㄖ袊适麦w系、話語體系、敘事體系。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兵以陜西的經驗總結道,構建中國正面敘事體系,提升正能量傳播效果,既要立足本土,讓傳播具有“近水微涼生”的煙火氣,又要放眼全球,心懷“遠看山有色”的大格局。
一個群體:
Z世代承載希望,也肩負責任
互聯網時代講好中國故事,什么是抓手?在這次論壇上,多位嘉賓將視角對準一個群體——Z世代。
俞嵐談到,“國風”“國潮”備受新世代青年歡迎,背后彰顯的是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這啟發(fā)我們,當積極地走向世界時,要擁抱變化,也要守住根本,走自己的路,講好自己的故事,展現我華夏之美,與世界一起繪制文明織錦”。
韓蕾表示,應聚焦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的海外年輕一代,他們對中國的好感度明顯高于年長的人群,即使在西方媒體借疫情大肆污名宣傳影響下,他們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獨立的觀點。
作為一位在中國生活多年的“洋網紅”,知名博主、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在論壇上說,當下大部分外國青年和中國的交流存在信息差:語言和文化的溝通障礙導致的信息差,讓他們對于中國的理解不夠真實、立體、全面。他希望打造一個外國年輕一代了解中國的最佳窗口,把真實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拉近世界和中國的距離。
談及Z世代,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zhí)行院長周勇指出,年輕一代首先要“看見中國”,到國家社會發(fā)展的最前端,感受中國社會最新鮮的氣息和脈動,開闊自己的視野;其次要“讀懂中國”,俯仰天地,洞察世情,對社會產生深刻的認同和深厚的情感;最后,要在“看見”“讀懂”中國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話語,講好中國故事。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新挑戰(zhàn)蘊含新機遇,以網絡文明建設豐富中國故事講述,以數字浪潮賦能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深刻變革的國際輿論場中讓新時代的中國故事破圈出海,這是這場論壇面對時代考題給出的路徑探索。(完)
- 專題: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2日 09:16:06
- 2024年12月22日 09:08:46
- 2024年12月21日 19:19:45
- 2024年12月21日 17:09:19
- 2024年12月21日 14:25:07
- 2024年12月21日 11:25:59
- 2024年12月21日 10:59:01
- 2024年12月21日 10:49:11
- 2024年12月21日 08:21:54
- 2024年12月20日 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