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標準二
天才也需要圈子的力量
圈子造就周杰倫
文|南都周刊 | 先張
無可否認周杰倫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少人能能看清其為何成功。周會作詞作曲會鋼琴提琴會導演演戲,這樣的金子丟哪里都會放光!這不對。很多金子終其一生黯無天日。早在N年前我在媒體上撰文說《周杰倫是一種方向》說他的音樂勢不可擋,今天我們要說,周是一種“商業(yè)模式”,任何人、任何領域掌握了這種模式也勢不可擋。
這種模式首先是確立差異化、獨特銷售主張的定位。周在出唱片前寫過很長時間傳統(tǒng)的情歌,1998年被吳宗憲發(fā)掘在阿爾發(fā)專職寫歌。如果說周是一塊金子,為何從發(fā)掘到2000年底第一張專輯《Jay》問世長達三年無光呢?很顯然,那時還沒弄清發(fā)光點,沒找準獨特銷售主張。周的成功定位發(fā)生在專輯上市之后,刻意強調某種風格:在音樂素材、歌唱技巧、話題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一改傳統(tǒng)情歌路線。具體做法就是,在音樂中添加各式元素,巧妙融合,將日常聲音或特殊風格的音樂銜接其中。而周與方文山的組合,更是基于這一定位的需要,詞曲相得益彰。
其次周的成功是一種圈子文化推廣的成功。從2001年阿爾發(fā)轉給好樂迪集團,到2007年JVR成立,是臺灣音樂圈子著名的博弈。從個人力量到公司力量的博弈,利益集團為周施用了最有效的“滲透法”策略:起步階段以不停給人寫歌“作嫁妝”來推廣自己,當眾人得其惠,周躥紅之后,又力邀著名音樂人為己寫歌助陣。其間周先后給許茹蕓、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張惠妹等百十位歌手寫過歌。所有的商業(yè)必須“為人服務”,為同行業(yè)和市場終端服務,當人們對其產(chǎn)生依賴,自然體現(xiàn)出無可估量價值。
那周的創(chuàng)意團隊又是怎樣呢?整整八年,方文山、黃俊郎、劉宏、林夕、張學友、徐若、許世昌、曾郁婷、宋健彰等為周的歌詞貢獻過力量;林邁可、洪敬堯、鐘興民、吳慶隆、涂惠元、蔡科俊、金培達等為周的編曲挖空心思,至于音樂之外的諸多助推力量,更是不計其數(shù)。由此法周深入至圈子核心、創(chuàng)造利益團體多贏局,才子地位牢不可破。而內地娛樂圈,王朔的案例可與此媲美。王朔與葉京、馮小剛、姜文、張元、徐靜蕾等人的“圈子”格局,連做糗事都能事半功倍,但光有圈子無才華也白搭,這一點周和王截然不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