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北漂”花了整整3年時間,拍攝100名“北漂”的真實生活。沒有人愿意收藏這些照片,也找不到出版商出版,無數(shù)次攝影大賽中名落孫山,甚至有人直言“拍得真爛”。
但這些聲音,在吳玉征耳邊,遠不如按下快門“咔嚓”的聲音美妙,他很享受這種聲音,“我只是想記錄一種真實的‘漂’!
和許多“北漂”一樣,他的“北漂”生活始于駛往北京的列車上。
那是2001年的夏天,他登上“重慶—北京”的臨時列車,40多個小時的旅途中,他坐在滿是編織袋、瓜子殼的地上,對著腳下一籠半死不活的肉雞,吞食著蘸著甜果醬的面包片,這是他唯一的食物。至今,他依然記得那股味道。
他想記錄下這股“味道”。
第一次把鏡頭對準“北漂”時,他連基本的攝影知識都不清楚,更別提閃光燈和遮光板怎樣使用了。
可他的計劃卻很宏大、縝密。他把自己的“非營利性”攝影計劃命名為《面孔》,在網(wǎng)上征集志愿者,帖子注明條件“北漂,不分職業(yè)、不分年齡”。他甚至找到律師,制定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肖像權(quán)使用授權(quán)書》。
他對拍攝對象只有一個條件:必須在家里拍攝,以保證“最原始生態(tài)的生存狀態(tài)”。
起初,這個平頭小伙子只會擺拍,“往左一點、對,對,把頭轉(zhuǎn)過來”。后來,這種擺拍對吳玉征來說,簡直是一種“恥辱”。照片出來后,非但不像紀實攝影,反而成了藝術(shù)照。
拍攝對象們往往像是“化了妝”,鏡頭里、外兩種生活狀態(tài)。一個30歲的女白領(lǐng)住在胡同的小四合院里,堆滿了煤和白菜。她卻要求拍出“雅致的庭院”風格。
有一個姑娘找到吳玉征,氣呼呼地表示“你把我拍丑了”,原因是照片的臉上有一顆痘痘。吳玉征卻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斑@就是紀實風格的你,真實的,沒有戴面具的!彼χ卮。
事實上,登上那趟駛往北京的列車前,這個來自新疆的漢族人,1999年大學畢業(yè)后輾轉(zhuǎn)于西安、重慶、杭州等城市,干過賣電腦、推銷員等職業(yè)。他早已厭倦了“漂”的生活。
漂到北京后,他成了一名IT文字記者。他一心想拍到“最真實的北漂生活”。他甚至覺得拍別人,就是拍自己。
他漸漸成為一個“偷窺狂”。他喜歡觀察拍攝對象的家庭環(huán)境,被子是否折疊整齊、地板上有無積水;蛘撸雍屠暗臄[放是否凌亂。他通過這些環(huán)境要素,勾勒出拍攝對象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
他發(fā)現(xiàn),“咔嚓幾秒鐘”根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保證拍攝效果,吳玉征必然在拍攝前早早上床睡覺。他要求自己吃飯只到7分飽,接著坐上1個多小時的公車,前往拍攝對象家里!奥朴频墓嚳梢越o我思考的時間”,公車里,吳玉征一般會設(shè)計一些簡單的話題,與拍攝對象交流。
拍攝開始前,他會和拍攝對象聊上一會,了解他們的背景、性格和想法。等待相互間熟悉了,才開始架起相機,按下快門前,他還會鄭重其事地警告拍攝對象:“千萬不要笑!彼Π雅臄z者調(diào)試到最真實和放松的狀態(tài)。
他把每次拍照,都看作一次奇妙的思想旅行。很多拍攝者后來都成了他的朋友,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這些照片似乎沒有改變他的生活,他依然蝸居在租來的小房子里,為高房價苦惱,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不敢要孩子……
但這些照片又的確改變了他,至少他不再那么恐懼“與人交往”了。以前,聚會中,他往往埋頭吃東西,不發(fā)一言。他不上MSN,QQ選擇隱身。面對陌生人,常常不知道怎么開口,他甚至“更希望生活到封閉的世界里”。
在他的《面孔》網(wǎng)站上,有人大呼“很好,我支持你”,也有人唱衰“拍得太爛”。他一概未加答理。最近,他更厭倦了媒體采訪,“重復(fù)來重復(fù)去,就那么幾句話”。并且他決定“和市場妥協(xié)”,一旦3個月內(nèi)沒人前來繼續(xù)這個拍攝計劃,他打算低價轉(zhuǎn)讓這家網(wǎng)站域名。
他想好了,假如可以獲利,第一件事就是,換一臺更好的相機。(記者 周凱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