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九江十一月一日電 題:廬山之巔一山藏五教 和諧共生各自傳教法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匡廬奇秀,天下聞名。廬山之巔,山城雖小,但在這中華名山之上,各大宗教和諧相處,成為廬山景中之景。
深秋清晨時分,陽光灑在山坡上,為這個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城帶來新鮮氣息。山澗清流、林中鳥鳴,恬淡自然,空氣中彌漫著舒適的氣息。記者隨團赴江西采訪,適逢禮拜日,帶著好奇,走訪山中教堂,收獲頗豐。
“先生,請帶我去教堂!”記者對出租車司機說。
“要去哪個教堂,廬山上有很多教堂?”司機介紹,廬山上既有基督教堂,也有天主教堂,而且都不止一座。
司機帶著記者直奔最近的一座教堂,也是廬山上歷史悠久的一座基督教堂——河西路二十三號廬山基督教小禮拜堂。
建造在半山上的這座教堂占地面積不大,但風格獨特。兩層的石室建筑周圍,茂盛的梧桐樹灑下厚厚的葉子,踩上去吱吱呀呀。門口的石碑上介紹:這幢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歐洲文藝復(fù)興建筑思潮的余波,整體風格求起伏中的穩(wěn)定,還有“羅馬卷”這樣古典主義的烙印。
保存完整的這座古老建筑據(jù)說原是英國基督教會的醫(yī)學(xué)會堂,蔣介石、司徒雷登都曾經(jīng)在這里做過祈禱,F(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成為廬山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廬山基督教協(xié)會會址。禮拜日的清晨,來這里祈禱的信徒,除了常住廬山的居民,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基督教堂只是廬山宗教世界一角,在廬山“一山藏五教”的世界里,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都看得見鮮活的生命力。
廬山東林寺每天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公元四世紀,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chuàng)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成為佛教凈土宗的發(fā)源地。寺中的“唐經(jīng)幢”、“護法力士”、“柳公權(quán)東林寺殘碑”、“李北海東林寺殘碑”、“王陽明游東林寺碑”等珍貴文物記載著佛教在江西的興盛。
廬山道教一脈始自南朝,由名道陸修靜開辟。廬山簡寂觀便由他修建。陸修靜還在此編撰藏道經(jīng)一千二百卷,奠定了“道藏”基礎(chǔ),并創(chuàng)立了道教靈寶派。廬山佛教、道教共生共榮的局面自此開始。在廬山著名景點“仙人洞”,記者看到,這里供奉的純陽真人像前始終香火旺盛!跋扇硕础迸砸郎脚R壑建有一棟斗拱彩繪、飛檐凌空的殿閣,名為老君殿,殿為歇山式單層建筑,內(nèi)供太上老君騎牛雕像。來此參觀的游客常常頂禮膜拜,香爐之中香灰如山,看得出信徒眾多。
根據(jù)統(tǒng)計,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五百處。二十世紀初,二十余國的基督教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教堂多座。
在采訪中,常聽熟悉廬山的人說廬山“一山藏五教,走遍天下找不到”,一番游覽,誠如斯言。在這座云霧繚繞的靈山中,無論東方西方,諸神聚會卻能各得其所,蕓蕓的宗教徒,裊裊的香火,清悅的梵音,在中華文化“和”的理念下,廬山成為多元宗教和諧共生的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