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7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投資者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利弊和得失是否真正理解,不但決定著這場改革的前途,也現實地決定著自己利益能否切實得以保護。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說,股權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暫不上市流通。這個由特定歷史條件形成的制度安排,隨著資本市場的迅速發(fā)展,開始越來越強烈地直接影響著證券市場預期的穩(wěn)定和價格發(fā)現功能,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礎,成了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重大障礙。
經國務院批準,證監(jiān)會在4月29日發(fā)布了《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第一批試點的四家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清華同方、金牛能源和紫江企業(yè),正式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為解決“梗阻”中國股市健康運行10多年的制度“頑癥”,拉開了序幕。
按照證監(jiān)會的試點規(guī)定,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東表決2/3通過,可以進行股權分置試點。方案提交證監(jiān)會審定后,流通股股東表決2/3通過,才能實施試點方案。也就是說,流通股股東、其中包括相當數量的中小股東第一次擁有了決定具體改革命運的權力。
但正是因此,隨著四家公司改革方案的不斷推出,以前甚少有市場話語權的中小股東像童話中的“小紅帽”一樣,面對市場中各種動機的聲音對方案“得失”的不同解釋,一時手足無措。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遺憾地說,由于信息不對稱,加上專業(yè)知識缺乏,試點方案公布后,一些中小股東在三一重工股價從14元多漲到近20元時卻拋掉了。
因此,丁圣元認為,投資者對改革的利弊和得失是否真正理解,不但決定著這場改革的前途,也現實地決定著自己利益能否切實得以保護。
丁圣元說,多年來由于中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一直有重大漏洞,尤其在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方面,沒有充分的制度保障使其對市場有信任基礎。因此,中小投資者對任何一個方案的質疑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看來,現在當中小股東第一次擁有了決定改革命運的表決權力時,通過與大股東進行“討價還價”實現市場的價格發(fā)現功能,無論從哪個層面講都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幸事。他認為,三一重工在這個過程中與投資者多次溝通,并能就投資者意見修改方案,本身是值得肯定。
丁圣元說,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難題,尤其是在市場誠信基礎薄弱的現實環(huán)境下,通過溝通建立互信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大股東應該擔負起更多的責任做這個工作,將利弊得失講清楚,贏得投資者信任!
向文波也認為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溝通”。他直言不諱三一重工積極推動試點的“小算盤”,“非流通股改革能很好解決公司高管的經營者動力問題,以前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權,公司的經營業(yè)績無法從股票上體現出來,股價的漲跌對公司沒有多大影響。而一旦經營者的動力問題得到解決,經營者和投資者的市場追求就能實現一致!(王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