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月河
做了一回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至今弄不清作家協(xié)會機關(guān)門朝何向;早幾年已被選上河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連同選舉會和往后無數(shù)次工作例會,竟一次也沒有參與。說老實話,我不是個像樣的會員,更不是稱職的主席。張宇在一篇文章中說:“就我的記憶,他(指我)似乎一次也沒有來過(參加省作協(xié)理事會議),起初還通知一下,后來知道通知也不來,就習慣了。假如有一天他突然來了,說不定我們反而不習慣呢!币晃荒贻p作家驚訝:“二月河好清高喔!”
這件事我認真想了想。清高肯定不是的,我還沒有自矜到在象牙塔里擺譜兒的派兒,在精神貴族群里玩深沉的那般“裝大”。自大嗎?也似乎不是,就我知道的大腕作家,那文學水準、創(chuàng)作之豐之美,心里是很佩服的,我不會在他們跟前“賣大”。怯生嗎?也有點……然而也不是。
給自己反復診斷原因,假如運用形象思維,居然想出一個頗不雅的俗語叫“后娘懷里不撒嬌”。再想,還有個專用詞,叫文學隊伍里的“單干戶”。
誠然,只要是作家,大致都是單干。兩個人合寫一部作品的也有,也就是“一沾即離”,終生合作的除了夫妻作家(其實夫妻也未必每本書都合作),我還沒有聽見過這事。這話我也以為是的。但如今我的創(chuàng)齡已有17年,不算太短了,仍舊不通此徑。我這才感悟到,老喬的前半句是鋪墊,“從小在一處”才是真正的原因。
你是初學寫作者,在報紙或什么刊物上發(fā)表了一個“豆腐塊”抑或“火柴盒”。作家協(xié)會發(fā)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苗子”立刻予以關(guān)注,組織筆會給你學習觀摩,召開創(chuàng)作懇談會給你分析作品,舉辦學習班召你深造,參觀、游覽隔三差五地聚在一處交流,你寫到一定程度,作協(xié)又聯(lián)系出版社幫忙“出集子”、“出書”,談話與創(chuàng)作共行,成就共事業(yè)齊飛。從“苗子”起就是娘呵護照顧出來的,這么著“起小”到如今,哪還有個“不好”的!
我呢?我“起小”在部隊當兵,他們玩“火柴盒”時我在挖煤、扛麻包……他們宴喜筆會時,也許我在《紅樓夢》里神游,在無邊無際的歷史資料中苦折騰……作家協(xié)會是作家的娘家。我也是這樣認為,只是我的是后娘而已。后娘也是好的,一樣關(guān)懷照應(yīng),冬送炭夏贈冰,只有一條,你不能在她懷里隨便撒嬌。當然,這只是個比方,也許作協(xié)看我是親兒子。這完全是我的問題,是我自設(shè)的心理障礙。老喬典運在世時,我們相處得好,一同到鄭州幾次。他住的房間每天高朋滿座,來的人無論生熟,幾句話便“進入”狀態(tài),插科打諢,談笑風生。我的呢,也有,但極少,來的也只是為了禮貌和我客氣幾句。握個手道個哈哈,就到老喬房里“說段子”去了。我常坐在他們旁邊默默地聽,也跟著笑一笑,但我的感覺是個旁聽者,是個不受排斥的“外人”。和老喬談這件事,他不經(jīng)意說了句話:“我和他們相處時間長了,幾乎起小就一處!
等到康熙大帝出到兩本,喬介紹我入省作協(xié)時,我已是41歲的人了。我不是苗子由作協(xié)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地里突然躥出瘋長的一棵怪苗,或者一家子中突然闖門而入進來的一個漢子,對老太太講:“我要申請加入……”
這么看,能水乳交融得嗎?其實我早該領(lǐng)悟到這一層的;我重到北京,抓起電話,頭一個便打到馮其庸家,再打便是張慶善(紅學會長)——不由自主地便找“娘家”,和慶善們一處也是笑語喧嘩,但一到作家協(xié)會(其實我也就去過一次)立刻便嚴肅莊重起來,便……“那個”起來。這其實是“歷史”緣分的結(jié)果。
這事不算“事”,這事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作協(xié)的什么毛病,是交往史在作怪。我想還是“隨緣”的吧。
(摘自《二月河語》,二月河著,昆侖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來源: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