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19日電 日前,澳大利亞全球校園管理集團宣布倒閉一事在國內(nèi)外引起極大震動,《日本新華僑報》近日發(fā)表評論文章表示,事件必將引發(fā)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對留學的價值進行重新思考。
文章摘錄如下:
澳大利亞全球校園管理集團日前宣布倒閉,致使該集團旗下位于悉尼和墨爾本的數(shù)所學校的數(shù)千名學生失學,其中包括上千名中國留學生。事發(fā)后,盡管學校所在州的州政府盡快拿出了解決方案,將大多數(shù)學生分流安置在公立學校。但諸如失學學生背負巨額債務(wù)的新聞仍然見諸報端,引發(fā)人們對中國家長耗巨資讓孩子加入留學洪流舉動的思考。
中國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著中國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中國留學生的足跡也走得越來越遠。改革開放之初走出國門的留學生,多數(shù)只懷揣幾十美元就上路了,在國外靠的是用優(yōu)秀成績換來的獎學金和課余打工所得的收入。留學生涯是一條艱苦但帶著稍許浪漫的闖蕩之路。隨著中國人的日益富裕,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有的家庭甚至不惜血本將孩子送去海外“鍍金”。
澳大利亞是中國留學生重要的留學目的國,目前大約有13萬人在澳留學。這些學生選擇澳大利亞的主要理由是:歐美的學費昂貴,澳大利亞教育質(zhì)量佳、移民政策較為寬松。家長們往往認為,即使孩子不能在學業(yè)上取得驕人的成績,至少能夠通過磨練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另外在英語能力上也能有所收獲。
即使家長對收獲預期不大,旁觀者往往還是會感覺花費上百萬元的代價太大了。判斷留學的價值,一方面要考慮家長的經(jīng)濟能力,另一方面還要認識到留學目的的多樣性。比如堪培拉大學有來自86個國家的學生。其中有些學生的學習只持續(xù)半年或一年,這些學生來這里學習就不一定是以獲取學位為目標的。在堪培拉,筆者碰到過一個20歲學美術(shù)的德國女大學生。她跟幾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扛著習作,來澳大利亞游學半年。其間,靠出售自己的作品來支付生活和交通費用。留學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個了解澳大利亞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的途徑。澳大利亞政府還給一些國家的學生提供一種暑假越洋農(nóng)場采摘簽證,3個月的游歷,幫助他們鍛煉自立能力、了解澳大利亞。不同形式的留學,適合不同目的和不同經(jīng)濟能力的學生。
人們在看待留學問題上的功利化傾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體現(xiàn)了不少人社會觀念的狹隘。澳大利亞在教育和就業(yè)問題上令人贊賞的地方在于,高文憑和名院校并不是求職者之間唯一的競爭指標。學生階段就開始積累的打工經(jīng)驗、廣闊的眼界和見識、縝密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等等,很多因素都在求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讓留學回歸其本來意義,需要家長的冷靜和智慧,也需要社會環(huán)境整體的成熟和理性,這樣才能讓學習真正成為孩子自己的事情。給他們空間自我設(shè)計、自我磨礪吧!(李淵)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