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1981年自己在日本進修時第一次坐電車的情景,65歲的范期錦依然記憶猶新。
“不管男女老少,每個人穿的鞋都不一樣。我當時覺得很奇怪,因為在國內,大家上班拿一樣的包、一樣的飯盒,穿一樣的衣服、一樣的解放鞋! 在日本學習了近3年的范期錦娓娓道來。
新中國成立時,還在成都的范期錦年僅5歲,只記得1949年成都解放那天早上,一打開家門就看到兩名解放軍戰(zhàn)士。于是他跑到街上,才目睹了解放軍進城的歷史一幕。
“小時候,哪想過會跑到日本去進修啊!”范期錦笑著說。1967年他從天津大學水道及港口水工建筑專業(yè)畢業(yè)后,曾短暫在軍區(qū)農場當農民,直至1970年被重新分配到位于青島的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局二公司,他才真正專業(yè)對口。
而能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二批公派留學生,范期錦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他先通過日語和專業(yè)知識兩輪考試,再經過多輪集訓和嚴格的政治背景審查,1981年終于飛往日本東京大學進修港灣工程。
“留學進修讓我知道我們行業(yè)的深淺。無論是實驗設備、理論發(fā)展,還是技術,當時我都覺得外國比我們強。83年我結束進修回國時,恨不得什么都往回帶——手表、電冰箱、洗衣機、彩電……就是沒錢,” 范期錦回憶道。
但20多年后他重返日本時,情況已完全改觀。(陳思武 季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