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9日電 據(jù)匈牙利《新導報》報道,現(xiàn)任匈牙利羅蘭大學東亞系主任、孔子學院院長郝清新、匈語名Hamar Imre,是一位有相當造詣的匈牙利漢學家。他多年來致力于推廣漢語教學,參加兩國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并為此不余遺力,為中匈兩國之間的文化教流作出了優(yōu)異的貢獻。
他是筆者認識的第一位匈牙利人,相識己有20年了。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北京,那時他還是一個小伙子,夏天的天氣非常熱,他穿著一件圓領衫,操著不熟練的漢語同我交談。之后我們又有很長時間的接觸,我?guī)穱L中國飯菜,參觀北京的展覽會、逛書市,記得他對佛學非常感興趣。
同他提出采訪要求后,我依約來到孔子學院的辦公室同他見面,時隔這么長的時間采訪他,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熟人之間不拘束,覺得很隨便。在辦公室里看到書架內(nèi)擺放著很多匈文、中文原版的書籍,看來他的漢語水平己不是一般的水平了。
我首先問了他學習漢語的經(jīng)過。他說他的學習過程很復雜。1996年在羅蘭大學東亞系和中亞系專修中文和藏文,1990年至1991年到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進修,畢業(yè)后回到匈牙利考上了匈牙利科學院的博士班,1992年至1993年在臺灣臺北師范大學進修,主要學習中國的古代漢語,如老子、莊子 、《古文觀止》等。畢業(yè)回匈后開始讀博,并在羅蘭大學中文系、賽格德大學歷史系擔任助教工作,講授中國古代歷史,同時在法門學院教授中國佛教史和古文。1997年獲得博士學位,答辮論文是《澄觀的生涯和哲學》,之后任羅蘭大學中文系的講師,教授中文。那時系里的老教授都退休了,只有他一個人,還有一些客座教授,所以工作還是很忙的。在2000年又去了日本進修,進行佛教方面的研究。
2008年郝清新任大學東亞系教授,同時擔任東亞研究所任所長,研究所下設有漢語系、日語系、韓語系、越南語系,還有一個東南亞中心;2006年12月成立了羅蘭大學孔子學院,他任院長至今,在他的領導下,孔子學院發(fā)展迅速,2007年榮獲了優(yōu)秀孔子學院的稱號。
記者:你是何時、為什么對學習漢語感興趣的?
郝清新:從我15歲的時就開始練習印度的瑜伽,所以對東方文化內(nèi)在的修為比較感興趣,比如練習內(nèi)息、吐納,看了一些有關東方佛教方面的書籍。中學畢業(yè)后考上了對外貿(mào)易學院,但因為對東方更感興趣,所以一年后就退學了,改考上了羅蘭大學的歷史系,想學一些中文、朝鮮文。當然學習中文很難,但我并不怕這些困難。經(jīng)常有人問我,學習中文難不難?我回答他們,學中文很難,但只要你認真去學,就不會覺得難,對我來講,這是一種樂趣,我很喜歡,我認為這是一種修為的練習,就像打坐一樣,要靜下心來。我可以整天練習寫漢字,一寫就是4至5個小時,也不覺得枯燥。我的老師瑪爾菲.費蘭茨對我們要求很嚴,至今我都記得他的一句話“漢字不應該在你腦子里,而應該在你的手里”,意思就是要經(jīng)常地寫,經(jīng)常去練習,這話對我的幫助很大。
在我開始學習中文時十幾個學生,能堅持到畢業(yè)只剩下6個了。在中國的學校里兒童從小就開始學習中文,要學很多年,而我們外國人在大學里只學習幾年,所以如果你不認真去學、不下功夫,你是很難學好的。
記者:你除了對學習漢語、還對中國的哪方面感興趣?
郝清新:我對中國的任何方面都感興趣。我喜歡在中國旅游,去看名山大河,中國的文化很豐富,值得學習。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這么成功,這同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是有很多的關系。中國人熱愛工作,富有創(chuàng)造性、愛好和平,這同中國的儒教、佛教、道教傳統(tǒng)是很有關糸的,是同中國人的思想分不開的,比如孔子的思想就很有價值,和諧社會是如何建立的?道德觀念是如何建立的?在孔子的學說里都有闡述。
我非常佩服中國的文化,對中國的佛教很感興趣,它同印度的佛教不同,它是外傳佛教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而產(chǎn)生的一種宗教,帶有其獨特性,或你們所說的中國特色,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這種結合而產(chǎn)生的宗教發(fā)展成為中國歷史上長久不衰的教派,這里邊有很多的學問,值得研究。
當然我也非常喜歡中國的飲食。中國的地方很大,有不同的菜糸,選擇很多,我每次去中國都要品嘗不同的菜肴,在中國家常菜和高級飯店的菜是不一樣的;再有就是中國有很多的蔬菜,有利于健康。布達佩斯有很多中餐館,我也經(jīng)常去,匈牙利人很喜歡中國飯菜。
記者:你在漢語教學中有何體會?
郝清新:因為我主要是教古文的,很少教現(xiàn)代漢語,但我認為重要的是引起學習者的興趣,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這些都是同西方不一樣的。如何引導他們?nèi)チ私饽?這就是要多看書,看古文,看原文,才能真正了解中國的文化。
對漢學家來說,看原文是很重要的,看不懂原文就不能稱為漢學家。你可以講一大堆中國的事情,但你可能并不理解真正的內(nèi)容、思想,如果只看一些外文的介紹,就不會體會到內(nèi)在的思想。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目的,是要他們能看懂中國的現(xiàn)代文學和古代文學,不僅了解中國的現(xiàn)在,重要的是了解傳統(tǒng),能看懂原文就很重要了。
中文系同孔子學院有很好的合作,它們的目的是一樣的。學校目前有近200名學生,但能去研究中國古代史和和近代史、成為漢學家只是少數(shù)人,大部分的人可能去從事翻譯、到公司里去工作。中文系有自已的博士班,每年招收2至3個學生讀博。
要學習得好和快,還是要有興趣,如果你的動力不足,學起來會很困難。中文系和孔子學院經(jīng)常舉辦一些講座,介紹中國文化,還有電影周、文藝演出。今年的10月10號還有武術表演和文藝表演,是由中國漢辦派團進行的,這些活動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生中文的自覺性。
記者:請談一談你對佛教研究的心得。
郝清新:我從事佛教研究己有20年了,經(jīng)常參加一些國際研討會。去年在美國一年,研究中國人對《華嚴經(jīng)》的了解和解釋,并在各大學和研究機構講演。
中國的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已成為地道的中國佛教,現(xiàn)在也有很多人相信,它同中國人多做善事、好事的傳統(tǒng)是一樣的,講要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佛教講因果關系:比如說我們有緣分,這就是佛教的語言,這些對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它在中國人的頭腦中烙有深深的印記。
記者:請你對孔子學院的工作做一個評價。
郝清新:在孔子學院擔任院長,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工作,有一些人認為這同大學的工作沒有關系,因為經(jīng)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耽誤時間。我認為是很值得的,這可以讓匈牙利人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鬃訉W院對中文系的教學也有幫助,可以舉辦很多講座,使學生能對學習中文更感興趣,現(xiàn)在孔子學院在匈牙利已很有影響,去年參加了在中國舉辦的“匈牙利季”,今年又參加在匈牙利舉辦的“中國文化節(jié)”,同時學院也經(jīng)常舉辦一系列的活動。
孔子學院在不斷發(fā)展,重視漢語教學,在匈牙利8所大學、10多所中學開辦了中文課,在政府部門也開辦了漢語培訓班。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在外地大學開辦一些孔子課堂,明年將開辦3所,今后將開辦6所,這樣在匈牙利全國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漢語。我們也很重視在中學進行漢語教學,中學生掌握語言的能力很強,現(xiàn)在在羅蘭大學附屬中學已開辦了3年,中文可以作為第二外語,計劃再在6所中學開辦漢語教學,可以作為第二外語。如果每個班有10名學生學習漢語,一個學校就有近60名,全國就有幾百名。現(xiàn)在國際、匈牙利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如果將來漢語成為推廣很普遍的語言,不就說明了孔子學院辦得是很有成功的嗎?
匈牙利有句諺語,大意是:“如果遇到了很困難的事情,對我來講,就同學習漢語一樣”。我希望以后,這句諺語會不存在了,學習漢語、掌握漢語將不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王于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