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是英國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它扼奔寧山脈入海咽喉,掌西北平原交通樞紐,是英國璀璨的工商業(yè)之都。這個羅馬時期的軍事重鎮(zhèn),在工業(yè)革命期間為英國孕育了興盛一時的棉紡織工業(yè),推進了帝國的繁榮。
早在150年前,中國就曾與曼徹斯特有過商務往來。當時的清廷特使斌椿在他的海外見聞錄《乘槎筆記》中記載:“此地……為英國第二埠頭。中華及印度、美國棉花皆集于此。”這也是華人在曼城游歷的最早記錄。隨著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興起,中英棉紡織貿易的交往日漸密切,曼城一度儼然成為兩國交往的橋頭堡。
經過多年集聚,曼徹斯特已成英國北部華人最集中的地區(qū),擁有目前英國最大的唐人街。曼徹斯特唐人街如同一座溫暖的驛站,撫慰著天涯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故土風情
曼徹斯特唐人街是一個獨立的小型街區(qū),散發(fā)著濃郁的中國風情。入口處一座宏偉的中式牌樓,重檐立柱,朱漆畫彩,拱門上裝飾著傳統(tǒng)的龍鳳圖案,吉祥之意撲面而來。該牌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符號象征,更是海外華人民族情結的寄托,被公認為是曼城華人聚居區(qū)的標志。
唐人街地方并不大,生活設施卻無比齊全。此處云集著五花八門的中國餐廳、超市、診所、律師所等,日常所需應有盡有,中華美食香飄十里。每逢周末,城內游人如織,一派繁華景象。
唐人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十分豐富。在一些商店里,甚至能找到中國內地或香港出版并由專機空運至曼城出售的報紙。每逢中國重大節(jié)日,尤其是農歷新年,整個唐人街就會變成狂歡的海洋。蜂擁而至的本地居民與華人一道,在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喜慶氣氛下,加入到舞獅舞龍的龐大隊伍中。此情此景,讓游子們感覺仿佛重歸故鄉(xiāng)。
創(chuàng)業(yè)艱辛
上世紀70年代初,曼徹斯特唐人街初現萌芽。由于中餐館受到本土居民的喜愛,加之華人店主的勤懇推廣,中餐業(yè)繁榮一時。積聚的人氣與商業(yè)氛圍激活了其他服務行業(yè),而中醫(yī)針灸等特色服務的成功使四方華商云集于此。當地華人僅用了40余年就形成了目前這個規(guī)模可觀的社區(qū)——曼徹斯特唐人街,其奮斗精神可見一斑。
受金融危機影響,華人辛苦建立的產業(yè)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來自香港的楊鉅文和楊鉅森兄弟,曾開設被英國媒體贊為“歐洲最佳中國餐館”的“羊城樓”,風光一時。英國首家華人開辦的高級酒店也在其名下。然而金融海嘯來襲,該酒店開業(yè)僅8個月便告倒閉。經濟寒冬對于大多從事餐飲、服務業(yè)的華人來講,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隨著華人在海外的不斷發(fā)展,各地唐人街出現了一些新特點。特點之一便是新移民選擇住址時并不局限于老式華人聚居區(qū),一些唐人街人口流失且老齡化嚴重。事實上,大部分歷史悠久的唐人街都位于老城區(qū),人口密集,空間緊窄,種族與治安問題高發(fā)。曼徹斯特唐人街也不例外。如今的曼徹斯特唐人街更像是“中華文化區(qū)”,其華人聚居地的本意已經淡化,反而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中轉站,更受本土居民矚目。
血濃于水
曼徹斯特的唐人街上經?梢姀V告信息欄,其中除了當地大選的新聞之外,還有關于中國重大事件的消息,足見華人落地生根不忘故鄉(xiāng)的一片深情。今年4月玉樹地震之后,為災區(qū)捐款的倡議書迅速出現在欄內。曼城學聯喊出“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口號,在唐人街舉辦了救災宣傳活動。當地華僑華人和留學生迅速募集數千英鎊善款。
去國日久,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卻越發(fā)深沉。每當國家受到考驗,海外游子總是在第一時間挺身而出,以溫暖的支援反哺祖國。北京奧運前夕,本著反“藏獨”、反西方媒體不公正報道、聲援北京奧運的目的,曼城華人自發(fā)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電視畫面中那一個個黑頭發(fā)黃皮膚的身影,在凜冽的天氣中高舉五星紅旗,臉上滿是尊嚴與驕傲。血濃于水,割不斷的同胞手足情是中華兒女最值得珍惜的情感財富。行走在曼徹斯特唐人街,不經意的一個轉角就能感受到這種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的眷戀。(張 紅 周宇寧)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