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5月11日晚,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任命保守黨領袖大衛(wèi)·卡梅倫為英國新任首相。圖為卡梅倫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前發(fā)表就職聲明。 中新社發(fā) 魏群 攝
中新網(wǎng)5月13日電 英國保守黨和自民黨組成聯(lián)合政府,臺灣《中國時報》發(fā)文《兩個四十三歲的人掌握帝國的未來》說,英國的未來正掌握在兩個四十三歲的人手中,自民黨黨魁克萊格所期望“新類型的政府”以及“新政治的開端”,是否能在他們手中實現(xiàn),不但英國人在看,全世界都在觀察。
文章摘編如下:
兩個第一次,讓英國正面臨歷史的重大轉(zhuǎn)折點:一位兩百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以及一個六十五年來首次出現(xiàn)的聯(lián)合政府。
國會大選結(jié)束五天后,布朗辭首相也辭工黨黨魁,國會最大黨保守黨黨魁卡梅倫與第三大黨自民黨魁克萊格宣布合組聯(lián)合政府,兩個四十三歲的新世代政治人物化敵為友,終結(jié)工黨長達十三年的統(tǒng)治,也化解了“僵局國會”的危機。
工黨敗選后,布朗雖曾一度想與自民黨共組政府,但一則黨內(nèi)反彈,認為工黨既然輸了選舉,布朗就該優(yōu)雅下臺;再者輿論抨擊,認為兩個敗選政黨合組政府,將讓政府的合法性備受質(zhì)疑;更重要的是,克萊格最后選擇了保守黨;布朗見大勢已去,才決定放棄唐寧街十號保衛(wèi)戰(zhàn)。
十三年前,布朗與布萊爾等人打著“新工黨”旗幟打敗保守黨,當時即曾有人以“世代革命”形容新工黨在英國政治史上的地位。布萊爾超越左右的“第三條路”路線,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更成為許多國家領導人爭相模仿的典范。
布朗當時雖是工黨第二號人物,但他與布萊爾始終有瑜亮情結(jié),認為布萊爾僅有新工黨之形體,而他才是新工黨的魂魄。布萊爾執(zhí)政十年下臺后,布朗雖然終于接棒,但黨內(nèi)三不五時就對他發(fā)動一場“小叛變”,再加上全球經(jīng)濟危機讓英國陷于谷底,布朗雖曾被形容為挽救全球危機最有貢獻的人,但高達一千六百億英鎊的赤字,最后還是壓垮了布朗政權(quán)。
跟布萊爾一樣,卡梅倫也是一個修正主義者。布萊爾在工黨前面加了一個“新”字,而讓工黨浴火重生;卡梅倫也在他領導的保守黨前面加了“現(xiàn)代”兩個字,以有別于舊保守黨。
卡梅倫曾說“我雖是撒切爾的粉絲,但不代表我是撒切爾主義信徒”,例如老保守黨反對同性戀,他卻贊成;他自稱“我不是一個意識型態(tài)導向”的人,甚至還曾形容自己是“布萊爾的傳人”。
布萊爾在國會最后一次首相答詢時間結(jié)束前,卡梅倫帶領全體保守黨議員起立鼓掌向他致敬;他雖曾嘲諷布朗是“數(shù)碼時代的類比型政客”,但他對執(zhí)政黨的政策卻并非盲目反對。
他不但對工黨的政策有條件支持,去年底也曾呼吁自民黨與保守黨聯(lián)合發(fā)動一場“國家運動”,共同改革英國現(xiàn)狀,但當時克萊格卻選擇拒絕,理由是“這兩個黨完全不同”。
但大選后,克萊格在工黨與保守黨之間卻還是選擇了與自民黨完全不同的保守黨。在政策理念上,自民黨與工黨比較接近,而與保守黨卻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但克萊格認為保守黨在選后已是第一大黨,就該有籌組政府的權(quán)力,自民黨如果選擇工黨合組政府將難被廣大民意接受;這也是他放棄政黨歧見,答應卡梅倫加入聯(lián)合政府并且擔任副首相的關鍵。
卡梅倫與克萊格雖是同一世代的人,但在政治經(jīng)歷上,他們其實仍是政壇菜鳥,從政都不到十年?穫愒2001年當選國會議員,2005年接任保守黨黨魁;克萊格2005年才當選國會議員,2007年接任自民黨黨魁。再加上他們雖然都是修正主義者,但保守黨中間偏右,自民黨中間偏左,兩黨在地方政府雖曾有合作經(jīng)驗,但在歐盟、移民與選制等重大國家政策上卻有本質(zhì)上的差異,聯(lián)合政府初期雖可預料會有一段水乳交融的蜜月期,但日后是否可能變成同床怨偶,甚至以散伙收場,目前仍難預料。
但英國的未來正掌握在兩個四十三歲的人手中,克萊格所期望的“新類型的政府”以及“新政治的開端”,是否能在他們手中實現(xiàn),不但英國人在看,全世界都在觀察。(王健壯)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相關新聞: |
專題:英國大選三黨逐鹿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