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3日電 香港《大公報》13日刊文說,歲末年關,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qū)再次出現農民工退保的浪潮。流動性大、就業(yè)穩(wěn)定性差,成為農民工頻繁退保的重要原因。除了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之處,一些人為損害農民工利益的做法也成為其中的重要原因。這樣的尷尬局面不僅傷害了農民工兄弟,也傷害到社會的和諧。
文章摘錄如下:
流動性大、就業(yè)穩(wěn)定性差,成為農民工頻繁退保的重要原因。除了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之處,一些人為損害農民工利益的做法也成為其中的重要原因。這樣的尷尬局面不僅傷害了農民工兄弟,也傷害到社會的和諧。
歲末年關,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qū)再次出現農民工退保的浪潮。有調查顯示,廣東省農民工退保率長期維持在95%以上,東莞市有關部門更是反映,近60%的精力放在了農民工退保上。
據稱,流動性大、就業(yè)穩(wěn)定性差,成為農民工頻繁退保的重要原因。除了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之處,一些人為損害農民工利益的做法也成為其中的重要原因。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解決農民工退保的辦法是逐步實現勞動者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隨勞動者在全國范圍內流動,這是多少勞動者尤其是農民工企盼的夢想啊。如今,勞動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已是不容回避的現實,但“各自為政”、“壁壘森嚴”的社保格局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長治久安,這種格局應該早早打破。
退保潮再次來襲
一份最新調研顯示,在農民工集中的廣東省,有的地區(qū)農民工退保率高達95%以上,去年深圳共有493.97萬人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但退保的人數多達83萬人。
農民工退保,最不劃算的是農民工自身。按規(guī)定,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繳費由個人和企業(yè)兩方承擔,個人繳費8%,企業(yè)繳費8%。農民工參保滿一年,退保則可以退回繳費的11%。如果不夠一年,則只能退回自己繳納的那8%。企業(yè)繳納的一部分,只會成為社保資金庫里的財富,農民工則不能直接受益。
除了農民工集中的珠三角外,在長三角,每年退保的農民工也在百萬人以上。據了解,在南京社保管理中心,每天都有外地打工人員前來退保。在相鄰的無錫市,去年有2559名農民工退保,金額達419.8萬元。紹興市2007年退保的農民工為1984人,但2008年上半年,退保的農民工已有1225人。
農民工退保成潮,一時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1997年國務院頒發(fā)《關于建立統(tǒng)一的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標志著中國城鎮(zhèn)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確立。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1.5億人被納入該制度的覆蓋范圍。但由于養(yǎng)老保險關系的轉移難等諸多問題,已經入保的農民工又紛紛退保,這給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帶來極大困擾。
有關專家認為,農民工從事的大多是力氣活,目前的農民工群體以中青年為主,其盲目退保的嚴重后果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來。但從長期來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是要回家養(yǎng)老的,如果現在不引起重視,將來這一群體的養(yǎng)老問題不容樂觀。
養(yǎng)老保險的初衷,就是實現老有所養(yǎng)。那么,一項對農民工有利的制度為何遭遇其冷遇?是什么原因讓本來最需要保險的農民工缺乏參保熱情,甚至退掉了自己將來的生活保障呢?
存在制度的缺陷。目前國內各項社會保險在計算年限、繳費辦法和待遇等方面,都是依據城鎮(zhèn)正規(guī)就業(yè)情況而定的,對農民工這種特殊人群,確實存在制度的缺陷和不合理。這就是為何城鎮(zhèn)職工要求退保的少而農民工要求退保多的原因所在。
冷對社保六原因
社會保險關系難以轉接。農民工表現出的極大的流動性,不僅反映在城市之間、城鄉(xiāng)之間,也表現在職業(yè)及單位之間,F階段推行的養(yǎng)老保險基金區(qū)域統(tǒng)籌與農民工跨省區(qū)流動存在尖銳矛盾,農民工調換工作崗位后沒有辦法轉移、保持養(yǎng)老保險關系,即使個別的能轉移,但是費時費錢費精力,農民工很難真正享受老有所養(yǎng)待遇。
“地方利益”作怪。由于退保只能退出個人賬戶中的錢,企業(yè)繳納不超過20%的部分歸當地社;鹚。這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是難以抗拒的“誘惑”,出于地方利益考慮,一些地方政府默認甚至設置門坎使得農民工退保。
年限問題也是困擾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的一個主要問題。農民合同制職工在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累計繳納滿15年以上,可按規(guī)定領取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這樣規(guī)定對農民工而言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農民工從事的多數是技術要求不高的簡單勞動,頻繁的流動很難累計打工15年之久。
社會保險繳費數額超出農民工承受能力。根據現行社保政策,企業(yè)按規(guī)定應為職工繳納的社保費近乎為職工工資的40%左右。按照最新的規(guī)定,個人賬戶完全由職工個人繳納,占其工資的8%的比例。對于多數農民工來說,維持城市生活已捉襟見肘,在即使參保也很難享受老有所養(yǎng)待遇的情況下,實在不愿再花錢辦理一份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養(yǎng)老保險。
農民工的傳統(tǒng)養(yǎng)老觀念依然陳舊。作為保障對象的農民工總以為家里有承包地,老了有子女撫養(yǎng),難以接受新型的社保觀念和社保方式。因此,改變農民工的傳統(tǒng)觀念和習慣方式,要走的路還很長。
針對農民工退保成潮的態(tài)勢,急需國家有關部門從立法、執(zhí)法、督促等層面上,千方百計實現養(yǎng)老保險金制度對農民工的廣覆蓋。譬如有人提出,可以給農民工辦理養(yǎng)老保險金繳納記錄的IC卡,通過中央轉移支付、地方互濟一部分的辦法,從全國的層面來統(tǒng)籌推動解決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金繳納的連續(xù)計算問題,可期待農民工社保零成本,“一卡在手,走遍全國”。
有辦法規(guī)避退保
雖然國家規(guī)定任何地方都要無條件接納個人養(yǎng)老保險,但某些地方還是設置了障礙。目前有不少城市設“卡”,不接受從別市轉進來的無常住戶口人員的社會保險手續(xù)。原因很簡單:外來人員在當地退休的越多,當地財政需要支出的養(yǎng)老金也越多。這也正是各地社保機構擴大參保面和辦理退保時心照不宣的動力。
事實上,解決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問題的關鍵根本不是“不可為”,而是相關部門“不想為”,甚至把農民工的參保再退保當成當地“創(chuàng)收”的一種手段。這樣的尷尬局面不僅傷害了農民工兄弟,也傷害到社會的和諧。(張夢)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