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五日下午,杭州地鐵施工現(xiàn)場發(fā)生塌陷事故。圖為救援現(xiàn)場。 中新社發(fā) 江耘 攝
|
十一月十五日下午,杭州地鐵施工現(xiàn)場發(fā)生塌陷事故。圖為救援現(xiàn)場。 中新社發(fā) 江耘 攝
|
被各種事故頻頻刺激的神經(jīng)再次為一次地鐵施工事故而緊繃。11月15日,杭州地鐵施工路段發(fā)生路面塌陷事故,吞沒車輛、埋沒工人,截至16日下午3時,已造成3人死亡,18人失蹤,以致有專家痛惜地指出:“這是中國地鐵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
災難觸目驚心,救援和善后也正在進行。雖然坍塌原因仍在調查之中,但是,即便是詳細的事故原因調查和嚴肅的責任追究也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在爭分奪秒地救援和善后時,我們更應該反思,一直標榜的“安全第一、生產(chǎn)第二”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就拿這次事故來說,據(jù)杭州市地鐵集團總工程師沈林沖介紹,杭州地鐵1號線蕭山湘湖站段“地質比較復雜”。一位地質專家也分析說:“杭州淺部地層主要以軟土、砂性土為主,對工程而言地質性能本身比較差。”而且“湘湖段的土質……具有‘液化’的特性”。這位專家表示:“地下工程最關鍵的兩個因素——土和水,蕭山的條件不是特別好。”(11月16日《東方早報》)況且,今年7月14日,杭州地鐵一處工地已發(fā)生過一次路面坍塌事故,導致出租車滑落死亡一人。但遺憾的是,這次坍塌事故付出的生命代價并未阻止事故的再次發(fā)生。
也就是說,杭州地鐵1號線蕭山湘湖站段的施工本該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引起格外注意,曾經(jīng)的安全事故也給了杭州地鐵避免繼續(xù)發(fā)生類似安全事故的契機,但路崩地陷再次發(fā)生,災難降臨,眾多生命灰飛煙滅。
地鐵工程不是一般的鋪路架橋,不僅施工項目多、施工技術復雜,地下施工也有許多不可預見的風險,不僅要顧及施工站段的地質環(huán)境,也要顧及周邊地段的地質條件和地面建筑,屬于高風險工程。這就要求地鐵施工時應該有完善的技術保障體系、嚴格的風險管理和監(jiān)測制度,更重要的是,需要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
可我國地鐵施工事故卻頻頻發(fā)生,北京、南京、深圳、上海等地都曾發(fā)生過地鐵工地塌陷事故。究其原因,起碼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是技術準備不足。很多工程前期工作做得不夠充分,給后期工作帶來很多隱患。以杭州地鐵為例,其蕭山湘湖站段“地質性能本身比較差”、“條件不是特別好”。有此地質條件,技術支持就該有保障施工也當謹慎周密,以保周全,可坍塌事故還是發(fā)生了。
其次是“超速”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地下鐵道專家施仲衡就曾直陳,在很多發(fā)達國家的城市,每年地鐵建設里程不超過10公里,莫斯科用了近70年才建成200多公里的地鐵,而在我國呢?很多城市每年都有四五十公里地鐵投入運營。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一條,安全意識不夠,安全管理不善。鑒于地鐵施工的高技術含量和高風險性,從前期勘探、規(guī)劃,到建設施工、維護運行無不需要強烈的安全意識、科學周密的安全管理,嚴格的安全監(jiān)管。地鐵之類工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項考驗安全管理的工程,而坍塌事故頻發(fā),不僅是技術、管理之失,更是“安全意識”的“坍塌”。
近年來,國內城市不約而同地掀起了一股地鐵建設熱潮,而且在目前加大基礎建設的背景下,包括地鐵項目在內的各種公共工程被提上了日程。此時發(fā)生的杭州地鐵坍塌事故,再次給我們敲響了安全管理的警鐘。(作者: 薛世君)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