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后,國內外只有一個呼聲:抗震救災。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各種報道,傳遞災情也匯聚人心,讓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眾志成城、萬眾一心。
輿論是比軍事、經濟等一切硬實力還重要的軟實力。俗話說眾口難調,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又百口莫辯,任你怎樣解釋,人家總是不信。但有一樣東西不會有爭議,這就是事實,用事實說話,用真誠說話。抗震救災,檢驗了我們的經濟實力、組織能力,也檢驗了我們的說話能力、把握輿論的能力。
這次汶川大地震,震后不到1小時,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隨電波傳遍全國;震后不到兩小時,溫家寶總理乘飛機趕赴災區(qū)。當日就近調帳篷5000頂,10天后又在全國再增調90萬頂。救援隊水、陸、空并進,3天內,來自數千里外不同方向的,掛著北京、廣州、青島、沈陽等不同牌子的白色救護車,已按劃定分工出現在災區(qū)各縣、各鎮(zhèn)。這時無論是災區(qū)群眾,還是全國人民,只有一句話:政府效率高,政府想著百姓。
什么是政治?國家、民族的全體大事就是政治,這些日子救災是最大的事,就是政治。儒家的思想“民為邦本”,孫中山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毛主席說“站在最大多數人一邊”,不管是哪一個時代,能給老百姓辦事就站得住腳。這是人類長期積累的共同政治文明。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既是對災區(qū)的支援,也是對黨和政府的致敬。
信息公開是現代政治文明的表現。這次救災工作及其報道,最大的特點就是透明。地震突發(fā)后,相關部門每天都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電視臺24小時滾動報道,各媒體都有記者深入災區(qū)和后方實時播報。一時,人們的腦子里只有兩個概念,一是災難,百年不遇的大難;二是救災,一刻不停地救災。事實的透明帶來思想的統一。
這場救災檢驗出了我們的兩個進步,一是政治進步,政府有力,報道及時,歡迎監(jiān)督,每一筆資金、每一項物資都可跟蹤調查。二是科技進步,通訊、電話、網絡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服務和監(jiān)督;蚓栀浘葹、尋找震后親友;或監(jiān)督舉報都可。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問及有救災帳篷流向市面,怎么解釋。民政部立即答應查辦。謠言止于信息公開。這樣,小道消息還有什么市場?
過去西方媒體最喜歡做的文章就是中國的人權。我們常對他們說,最大的人權是生存權。當中央一再強調“一線希望,百倍努力”,當連續(xù)3天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政府是怎樣尊重生命。謠言止于透明,偏見化于誠懇。誠懇再加事實,總會獲得理解,總能溝通。(梁 衡)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