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清晨,高三的同學正在晨讀。在這次四川特大地震中,綿陽市北川中學幾乎被夷為平地,學校幸存下來的師生已被臨時安置在四川綿陽長虹培訓中心,學生已在帳篷教室、臨時活動房內(nèi)恢復上課。 中新社發(fā) 蒲滔 攝
|
中新社北川五月二十四日電 題:北川見聞?chuàng)P
中新社記者 顧立軍 黃永莉
二十三日,記者進入災難深重的北川縣城。
采訪車沿著緊貼山腳而修的進城道路,夾在大山與湔江之間緩慢前行。途中隨處可見滾落的巨石、被掀翻半邊的路面高如舞臺屏幕般的水泥板塊。進城道路右邊的山體,齜牙咧嘴,碎石不時落下。
途中,記者看到原先豎立在曲山鎮(zhèn)山門前宣傳北川是中國大熊貓養(yǎng)護基地和著名風景旅游勝地的廣告牌已被震毀;穿過深度積水進入城區(qū)的第一接觸點北川縣總工會的辦公樓和羌族鮮魚館大樓,已經(jīng)百孔千瘡。樓旁邊設立的一所汽車配件商店,一塊巨型滾石砸壞一輛轎車之后,滾進配件商店之中,占據(jù)了整個店鋪。北川工人俱樂部、新月廣告公司大樓、北川縣茶廠、北川干洗店、羌族娛樂城、禹龍中街通道以及北川大酒店、縣公安局大樓、北川小學等,皆被震毀震塌。有的群樓被巨大的滑坡山體,或埋在土下,或被推歪倒在街的中間;有的居民樓沉入地下,二樓直接變成了一樓。
北川大酒店歪了、倒了;大酒店西邊湔江索道橋震斜了、斷了。整個縣城無一處可作容人之地,無一地可作生活之處。
記者在縣城中心廣場看到,北川中學已是一片廢墟。站在馬路中間向上看,傾瀉的山石堆聚在本應該是教學樓、操場的地方,只有一支籃球架在亂石中低垂。在瓦礫和石塊前,斜靠著“四川省北川中學(新區(qū))”的校牌,校牌后橫著傾倒的塔吊,一根旗桿斜插在亂石當中,旗桿上的五星紅旗仍在高高飄揚。入城之處和通向堰塞湖道口有部隊守護,噴灑消毒藥水的軍車在緩行。
整個縣城,昔日的喧囂蕩然無存。
據(jù)接待我們的北川縣副縣長徐長發(fā)介紹,北川縣政府機構已分五個片區(qū)辦公,以加快災區(qū)重建工作。設在擂鼓鎮(zhèn)勝利村帳篷邊的指揮部,只有一張條桌,四把椅子,寫有“指揮部”三個字的木牌靠在條桌前。徐副縣長和縣招商局局長吳明強一邊接待著來往災民的詢問,一面收發(fā)著各方捐送來的食品和物資。吳明強說,他已經(jīng)由招商工作轉(zhuǎn)職為辦理核災和登記發(fā)放災糧災物的負責人了。
北川縣城不能進入,北川縣政府機構也已分散辦公,但政府仍然是災民的主心骨。
由于縣政府在擂鼓鎮(zhèn)救災指揮部的設立,許多在外面逃難的災民紛紛聞訊而歸。他們看到政府為受災居民分片搭起的帳篷、物資供應點、軍醫(yī)院、公用廁所、臨時學校等,心里頓感踏實。許多災民迅速的投入了油菜籽和小麥的收割。
一陳姓災民告訴記者說,她家房子倒塌了,全家住在帳篷里,用的是發(fā)電機發(fā)出的電,抽水機打出的水,還有解放軍幫忙收割油菜籽和小麥。雖然說受到地震破壞,但每畝地還能撿回三百多斤油菜籽,五百多斤小麥。
徐長發(fā)對記者說,災民們安置生活后,最關心的是家園的重建。
在擂鼓鎮(zhèn)勝利村災民就近安置點,記者見到從山上逃出來的蘇保村大安二隊的幾位村民正在用搭起的地灶做中午飯。
一位叫桂增邦的農(nóng)民告訴記者,在地震中,他家剛滿二十歲的兒子在避難時不幸被垮塌的大石頭砸死,整個村子也被滑落的山體吞噬。如果把家建在現(xiàn)在收容點所在的擂鼓鎮(zhèn)勝利村,山溝里就這一塊平地,怎么能安排下這么多人呢?
桂增邦的弟弟桂劍說:“這些不僅是災民的心事,也是政府的難事。
記者從北川縣城返回擂鼓鎮(zhèn)的路上恰遇曾在九洲體育館災民安置點采訪過的避難高中女生陳學。她告訴記者,她和家人已經(jīng)回到村里了。我們應邀到她家里看望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家已經(jīng)被地震夷為平地,雞沒了,豬也沒了。她的父親告訴記者,一片瓦礫中,只有一只貓還活著。
陳學和她的母親告訴記者,她家目前已經(jīng)有了帳篷,也領到了許多吃的東西。政府正在勘察、幫助他們村重新規(guī)劃,并說政府會給他們建一個新的漂亮的家。
懂事的陳學告訴記者,自己已經(jīng)報名參加村上的志愿者,希望為更多的父老鄉(xiāng)親盡一份力。她還說,如果將來北川縣城遷建到擂鼓,北川中學也搬到擂鼓來,“我們一定讓北川中學的紅旗天天飄揚,永遠飄揚!(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