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新聞時報》4月25日報道,在4月例會閉幕時,歐洲議會一致通過了繼續(xù)維持對華武器禁運的決定。如此一來,法國向中國擴大軍售的愿望就落空了。在這場軍火貿易是否解禁的游戲中,中國和歐洲可謂兩敗俱傷,而美國和俄羅斯卻坐收漁翁之利。
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始于1989年,但這么多年過去了,歐盟一些國家也認為這種做法已不合時宜,其中法國反響最為強烈,認為這樣坐失了軍火出口的巨大商機。但美國以保住臺灣安全為由,不愿意看到可能被西方軍火武裝起來的人民解放軍,一方面向臺灣輸出大量軍火,另一方面不斷向歐盟施壓,維持對中國大陸的武器禁運。
不管說來有多么奇怪,在這場博弈后的最大贏家卻是俄羅斯。俄羅斯武器正是借著歐盟武器禁運,才成功地打入了中國武器市場,成為其最大的軍事貿易伙伴。自1992年以來,中國從俄羅斯采購了約100億美元的武器。在2004年,俄出口武器的一半進入了中國,約為28億美元,其中包括數艘“基洛”級柴電潛艇和兩艘“現代”級驅逐艦(目前仍有幾艘在建造中)。
俄《新聞時報》文章認為,中國軍隊人數眾多,一些裝備急需升級換代中國進口俄制武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本國化生產,所以不僅采購俄制武器,而且還十分重視這方面的技術引進,尤其是涉及航空導彈和重型轟炸機技術。
俄軍事專家齊加諾克指出,俄羅斯顯然從歐盟對華武器禁運中受益匪淺,許多軍工企業(yè)通過向中國出口軍火而獲益頗豐。但俄羅斯向中國出售武器也有負面影響,比如可能出現技術流失。
齊加諾克還指出,武器交易向來不透明,所以武器禁運仍可能演變成各國的私下交易。 (本報特約記者 彭華)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