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紛紛致電我國領導人,表達了深切的同情和慰問。不少國家表示了援助意愿或已經開始向中國提供救災援助,有的國家還追加援助,援助的力度不斷加大。俄羅斯、日本等國的搜救隊已經在汶川災區(qū)參與救災。中國則對國際社會的關切和援助表示衷心感謝和歡迎。
中國的這次震災是近年中最嚴重的一次,人員傷亡之多,破壞力之大,救援條件之艱難,是空前的。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對災害的反應之迅速,救援行動的組織之有效,信息公布之及時透明,也是空前的。國際輿論對中國的震災高度關注,報道普遍客觀,對政府救災行動的評價普遍正面積極。
當今世界,人類共同體的意識漸入人心,一國有難,各國支援,已成一種國際慣例。一個國家遇上了大災大難,牽動了全世界的人心。在這次中國特大地震災害中,世界各國寄予同情,施以援手,表現了普世人類愛心和國際責任意識。此外,全世界的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更是奔走呼吁,捐款捐物,他們不僅表現了普世的人類之愛,更表現了深濃的同胞之情。
近年來,中國也大力參與了國際救災援助。例如,在2004年年底印度洋海嘯災難發(fā)生后,中國政府對外救災援助的總額達68763萬元人民幣。對2005年美國的“卡特里娜”風災、以及巴基斯坦震災、伊朗震災、緬甸風災,中國都進行了救災援助。中國政府對外救災援助日益擴大,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的國際救災意識也日益增強,例如,印度洋海嘯發(fā)生后,民間也進行了普遍的賑災捐助。此外,海外中資企業(yè)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日益增強,例如,在巴基斯坦地震后,中國在巴的十多家企業(yè)向當地政府提供現金援助,最多者據說達千萬美元。
中國2001年成立了中國國際救援隊,5次參加國際抗震救災援助,包括2003年伊朗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嘯、2006年印尼地震等。聯合國有關官員說,在近年國際上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時,中國政府都派國際救援隊在第一時間趕赴救災現場,顯示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負責任的良好形象。
救危濟難,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價值觀念,是一種人之為人的“神性”;對國際社會而言,也代表著一種對世界和平穩(wěn)定的共同維護。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全球化”趨勢日益發(fā)展的世界,“人溺己溺”對各國人民來說,不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現實感受。各國都需要有更強的國際責任意識,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地球村內危機處理的需要。每個人都可能有不時之患,在這種情況下,救危濟難成為一個社會能否健康運行的一種價值要求。同理,每個國家都可能遇上突如其來的災難,對災難的共擔、對危機的集體預防也成為國際社會能否有效運作的一種標準。(黃 晴)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