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5到10分鐘,就有鞭炮聲響起”
“9•11”已成往事,汶川大地震卻近在眼前。位于成都和汶川之間的都江堰市,曾因一項著名的水利樞紐聞名世界。如今李冰父子的塑像依然高高聳立,但包括一所中學校舍在內(nèi)的多棟建筑已經(jīng)變成了廢墟。
星期二(13日)的聚源中學,尖利的鞭炮聲伴隨著親人們悲痛的哀號,淚水在很多人臉上有聲或無聲地流淌。由于教學樓倒塌,數(shù)百名學生被困在廢墟里,生死不明。
當天黎明時分,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賈米勒•安德里尼抵達了這所學校,在他的視線所及,一些家長們都在絕望地哭叫著,母親坐在成排的尸體前。每當有新的尸體被抬出來,周圍的人都心情復雜地擁上前去,他們是在確認那是不是自己的孩子。“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一幕。”賈米勒說。
“每隔5到10分鐘,就有鞭炮聲響起。”燃放鞭炮驅(qū)魔是一項傳統(tǒng),身為外國記者的賈米勒注意到了當?shù)氐倪@個習俗,在他采訪期間,每當有一個孩子的尸體被找到,鞭炮就會悲愴地鳴響。
《紐約時報》記者也感受到了聚源中學的悲傷,在這名記者眼中,那所學校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原有面貌。沒有聳立的樓體或成型的墻壁,只有瓦礫廢墟深深陷入泥地中。一男一女從瓦礫堆邊走開,男子把女人抱在懷里,而女人在哭叫著,“我的孩子死了!死了!”
無辜的孩子,是趕到現(xiàn)場的外國記者最關(guān)心的群體。他們通過文字和手中的鏡頭,毫不吝惜地記錄著一個個如花生命的畫面:有的在痛苦地求救,還有的已經(jīng)提前凋零。
幸存者的焦慮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在都江堰的英國路透社記者看到,一些幸存者不得不一邊忍受失去親人的悲傷,一邊漫無目的地在街上游蕩。
“地震發(fā)生后的第一個晚上,幸存者們蜷縮在公共汽車中或帳篷里將就過夜!边@名記者寫道:路邊到處可見用防水油布蓋起來的尸體。醫(yī)生在醫(yī)院建筑外露天救治病人。居民因擔心余震而撤出還沒有倒塌的建筑物,逗留在大街上。
焦慮和不安,明白無誤地寫在災民的臉上。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網(wǎng)轉(zhuǎn)引的報道這樣描述:記者在去四川向峨鄉(xiāng)采訪途中,看見一些人在用三輪車推著一具尸體。死者是一名25歲的女教師,地震時被活埋在倒塌學校的瓦礫中。在推尸體的親友中,她的未婚夫哭訴著原定暑假便會結(jié)婚,現(xiàn)在已成泡影。
同樣是一所倒塌的校舍,雖然沒有聚源中學那樣受關(guān)注,但人們悲痛的程度卻無不同。11歲的任雪生前已被確認參加向峨鄉(xiāng)小學六一兒童節(jié)的舞蹈表演,但在跟老師練習跳舞時卻被埋在了教室里,被救出時,孩子已是面容扭曲,滿臉瘀青。記者看到,女孩的父親任昌平傷痛欲絕,跑到暫時擺放尸體的操場上將愛女擁入懷內(nèi)。任昌平哭道﹕“實在太苦了,我已很疲憊了!”
救援行動仍在緊張進行,很多市民也自愿跑來援助。“營救人員徹夜瘋狂工作。”路透社記者從都江堰現(xiàn)場發(fā)回報道稱,在暴雨如注的天氣中,營救人員正在和時間賽跑。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