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2月28日電 中日歷史共同研究項目于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在北京召開首次會議。《澳門日報》二十八日發(fā)表社論指出,正如中方首席委員、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所說,“中日歷史問題已經(jīng)存在了幾十年,因此不可能通過一次會談就得到解決,這將需要一些時間,希望大家能有耐心!钡枰獜娬{的是,共同的歷史認識,首先應建立在對歷史事實的共同確認的基礎上。
社論表示,出于政治原因,日本一些政客和極右團體故意掩蓋甚至歪曲歷史,在日本社會興風作浪,造成極壞的影響。他們否認日本侵略戰(zhàn)爭的責任,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問題,甚至倒打一耙,誣蔑中國煽動狹隘民族主義。這種言行和思潮一旦主宰政壇,誤導群眾,當然會嚴重影響中日關系。
社評指,除了政治原因之外,由于戰(zhàn)爭體驗的不同,戰(zhàn)后社會環(huán)境與國際環(huán)境的不同,中日兩國民眾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也會產(chǎn)生差異。語言、文字等方面的文化障礙和交流不充分,也可能使這種差異演變?yōu)闅v史認識上的誤解,學者們需要冷靜討論;谑聦嵉膶υ,一定能夠消除認識上的差異,糾正彼此一些不正確的印象。
社評表示,歷史問題不應當成為中日關系發(fā)展的絆腳石,但歷史問題是影響中日兩國,甚至是東亞地區(qū)國家關系的重要障礙之一。社評指,相互理解是中日歷史共同研究過程中需要貫穿始終的原則,相互理解的前提是將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戰(zhàn)爭視為具有普世意義的目標。今秋,中日關系出現(xiàn)了積極的變化,目前兩國關系有了改善和發(fā)展。兩國共同開展歷史問題研究,將使雙方能夠通過對話與交流妥善解決有關問題,能夠正確了解客觀的歷史事實,從而為中日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創(chuàng)造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