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因此,在居民住宅問題上,不能高喊“找市場,不找市長”的口號,而要既“找市場”又“找市長”。
美國是個市場化的國家,但在住房問題上,美國政府介入?yún)s相當早。1931年,美國總統(tǒng)胡佛在住房問題會議上就曾指出:“沒有什么東西比住宅更能為謀求人們幸福和社會安定做出貢獻!币虼,政府在住房問題上的介入必須是積極主動而又早期迅速的。
政府介入房地產市場要做四方面的事情:一是遏制地價,清除批地腐敗,降低交易成本。實際上,目前的房地產價格之高,是存在著一定的腐敗成本的,而這個成本最終會攤薄在消費者頭上。
二是要出臺政策增加“炒房團”、“炒房者”的風險,剔除泡沫。對于“炒房”,政府自然沒有理由去強制其不許“炒作”,這是違反自由和權利的原則的;但完全可以通過銀行控制貸款、設定交易期限等技術手段,以此甄別“炒房者”與真正的購房者,從而既增加“炒房者”的經濟風險而又不危及真正購房者的切身利益。
其三,在改進和規(guī)范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利民政策。對比美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美國在解決住房問題之初,是有購買住房免稅等制度的,而在我國,這個稅率的比例雖然逐年在降低,但總的額度還是相當高的。再比如,美國政府曾經針對低收入家庭出臺過住房補貼政策、低抵押貸款利息政策(美國購房者的資金80%來自于金融機構貸款)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其四,政府應該積極引導民眾培養(yǎng)一種良性的住房理念。在我國,“人人享有”住房往往被理解為“人人擁有”住房,沒多少人愿意租房住,“合適住房”被理解為“越大越好”。這樣的住房理念,實際上是對房產價格居高不下推波助瀾。房屋的價格和民眾的住房理念是息息相關的,是相互影響的,不恰當?shù)淖》坷砟顚Ψ績r起到一種非理性的哄抬作用。如果房價老是一路飆升,那么“租房”者就會越住越后悔。因此,政府要做的,就是保障租房者的利益,要讓“租房”也成為市民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不用擠在“全民買房”的獨木橋之上。(歐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