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本人認為,這些故事中,演繹的成分居多。他覺得,學習從一開始就是快樂的。
上小學時,他就是故事大王,還自編相聲,擅長打架子鼓。不過,當他從相對閉塞的農村來到省城,起初還是有些不適應。
高一時,他被任命為徒步11公里活動的首席執(zhí)行官。他給同學們作動員:我們的目的地是AAAA級景區(qū)雨花臺。他一字一頓地把A說了四遍。同學們在偷著笑,老師小聲提醒,說“4A”就好了。
從此,在學習之余,他開始有意識地拓寬視野。有一次,江蘇省教育廳選了10名優(yōu)秀學生訪問澳大利亞的某個城市。第一天在飛機上,“個性突出,有點思維深度”的匡超就給同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對方市長在市政廳接待,事先沒打招呼,突然讓中國代表團學生發(fā)言。在學生們的一致推舉下,匡超用純熟的英語即興作了關于“國家有國界,但友誼無國界”的演講,受到澳大利亞當地媒體的稱頌。
實際上,在被校長推薦給北大之前,就在11月初,匡超與自己心儀的北大也有過一次交鋒。
在這個由北大某位副校長帶隊的座談會上,匡超先是反客為主,與北大那位副校長一起追憶了北大的歷史,談到北大“對中華民族的意義”,談到北大是新思想的重鎮(zhèn),北大的兼容并包,并且是一所大學撐起了一個民族的脊梁。然而話鋒一轉,匡超問對方:“老北大一枝獨秀,但今天的北大對自己的追求是不是發(fā)生了改變?北大又能為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教育?”
此后,當這位副校長回答了一名學生的提問時,他覺得“不太滿意”,便繼續(xù)追問,甚至還拿剛去世的錢學森做例子,給北大挑毛病。
有時評者據此評價,從這一問一答之間,依稀看到老北大的銳氣與今日的北大過了一招,幾乎使人忘了這是保送生的見面會,北大過來是先做篩選的。
而據南師附中校長王占寶介紹,北大那位副校長私下里對匡超的評價很高,認為這個學生的思辨力、責任感和使命感非比尋常。
“如果北大都容忍不了我的張揚,那我想不到中國大陸還有別的什么地方?”匡超直言不諱地說。
他心儀北大多年。在高三(1)班教室的墻上貼著每個學生的志愿和對自己的寄語。別的同學都寫著北大、清華、南大等著名學府以及“加油、努力”之類的寥寥數語。唯獨匡超在北京大學下寫了一句話:“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5000年的輝煌中華!
因此,當他日后在電視上嚷著要改變世界,同學和老師早就習以為常了。
在南師附中這所出過巴金、袁隆平,出過50多位院士、近百位將軍的百年老校里學習,大多數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很少有人像匡超這樣敢當眾說出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