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成名”的反思
最近,人們在議論、媒體在熱炒“犀利哥”——曾經(jīng)流浪街頭的眼神犀利的男子。
“犀利哥”被媒體熱炒后,有了令人欣慰的結果: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犀利哥”找到了家人,回了老家,當?shù)卣o他辦理了農(nóng)村低保一卡通和新農(nóng)合醫(yī)療卡。經(jīng)過家人的精心照顧和社會的幫助,“犀利哥”的身心健康有了好轉。
可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盡管“犀利哥”已經(jīng)剃了胡子、剪了長發(fā)、脫了奇裝,回歸家庭,社會對他的關注卻沒有降低:某網(wǎng)游添加了“犀利哥”套裝,某商家注冊了同名商標,更有甚者要將其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使之家喻戶曉。
面對“犀利哥”為何走紅的追問,眾說紛紜,大多歸之為審丑之心、賞怪之態(tài)、獵奇之好、窺私之癮。有的干脆批評追捧一個乞丐,是“網(wǎng)友的冷酷、低俗和麻木”,并將其定位為“八卦盛宴”!跋纭弊呒t,是不是我們的審美觀、價值觀、道德觀出了什么問題?
任何事件都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都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不難看到,隨著物質(zhì)財富的增長,時下人們更多地關心或談論勝者、強者、成功者!柏敻幻税瘛、“影響力排行榜”,成為不少人仰慕和追捧的對象,就是例證。
與此同時,弱者、無權、無勢、無名的人常常被冷落,有的甚至成為職業(yè)流浪者。這給困難群體造成了很大的“體面創(chuàng)傷”和精神壓力。他們也有個性要表達,有情緒要釋放,有焦慮要化解,他們基本的人的尊嚴,也應該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因此,我們在關注困難群體的時候,應該從善良的角度出發(fā),給予關懷,而不是以低俗的心態(tài),打造“弱者成名”的舞臺,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犀利哥”是一個人,但又不是一個完全的自然人,而是社會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把“犀利哥”等社會困難人群看成是“烏合之眾”,或諷刺挖苦,或調(diào)侃戲謔,甚至惡搞、羞辱,傷害的將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曾經(jīng)有夢想但屢遭挫折的困難群體。
如何看待“犀利哥走紅”現(xiàn)象,一時難以達成共識。可是,由此引發(fā)的審美觀、價值觀、道德觀的討論還可以繼續(xù)下去,特別是,在怎樣幫扶弱者、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無論如何要率先達成一致。惟有如此,整個社會才會良性發(fā)展。我們在同情和救助弱者的同時,還要倡導不分貴賤、人人平等的健康向上的氛圍、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理解、關心、愛護困難群體的好氛圍。
完顏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