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6日電 題:清明祭祀申城勁吹“低碳風”
作者 宗晨亮
鼓樂低回,祭文朗朗……日前在滬上最大的國營公墓濱海古園內,數百名市民參與“清明祈!被顒;顒又校臉防收b替代了鞭炮,舞龍舞獅取代了燒紙,申城市民以低碳、環(huán)保的祭掃方式追憶先人,祈福生活。
近日,記者在滬上各大墓園觀察到,綠色低碳的祭祀、落葬方式已經日漸被市民接受,而傳統(tǒng)的燒紙錢、放鞭炮的祭掃方式逐漸降溫。如今在申城各大墓地陵園中,鮮花、感恩卡、黃絲帶作為市民祭祀用的“新三樣”,正逐漸淘汰著祭祀“老三樣”——錫箔、紙錢、香燭。
此外,不少新穎的祭掃方式,使得清明祭掃“低碳風”越刮越猛。在濱海古園,音樂公祭活動已持續(xù)多年。滬上另一大型陵園福壽園則于去年冬至推出“數字陵園”,將“電子祭掃”模式引入申城,試運行至今已有340家完成了注冊,上萬人次登錄。
福壽園相關人士表示,據統(tǒng)計,清明期間中國有超100億元人民幣的物質化為灰燼,造成大量垃圾、空氣污染,還要帶來不少火災隱患。因此陵園樂于見到更多的市民采用綠色、低碳的方式祭掃。
隨著城市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土地資源緊張,小型、節(jié)地的落葬方式日趨成為申城市民的首選。據濱海古園總經理趙小虎介紹道,節(jié)地葬指占地一平方米以下的墓穴,濱海古園現有10種節(jié)地葬的形式,包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植樹葬等,這些小型、節(jié)地的落葬方式總面積達到了70畝。按照上海市民政局的要求,目前陵園新出售的墓穴8成以上為節(jié)地墓穴。
與此同時,上海迄今已舉行海葬145次,累計有19427名逝者選擇海葬,這一數字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遞增。2010年上海創(chuàng)設了中國首個“海葬公祭日”,濱海古園則已經舉辦了三屆“海葬公祭”典禮。
趙小虎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上海市民選擇低碳環(huán)保的節(jié)地葬,不僅因為節(jié)地葬價格低廉,而且節(jié)地葬的形式更加豐富,可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相信今后申城會有更多市民選擇環(huán)保、節(jié)地的落葬方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