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希望奧運會之后的張藝謀能讓人耳目一新,沒想到他徹底走向俗氣,可能轉型太猛,讓大家措手不及。但張藝謀愿意從大片轉向中等片,而且同樣掙錢,這對中國電影工業(yè)來說,是有好處的。
●以前賀歲檔有“節(jié)慶”觀念,是名副其實的“賀歲”,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電影并沒有為“節(jié)慶”而設。賀歲檔已經變味,人們對賀歲片的期待,和現(xiàn)實產生了距離。
●主持人:本報記者 龔丹韻
●嘉 賓:石 川(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
龔丹韻:年末,紛至沓來的眾多賀歲檔電影已經聚起一波波熱議話題。尤其是今年的重頭戲張藝謀導演的《三槍拍案驚奇》,輿論一片叫“爛”聲,甚至有人說“爛到讓人胃疼”。您怎么看?
石川:我也覺得《三槍》一般,但是站在客觀的影評人立場,我不認為它算“爛片”。張藝謀因奧運會緣故三年沒有拍過電影,現(xiàn)在重回電影市場后,他的目標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開始走向低端市場,而不是白領都市階層,這和過去的張藝謀完全不一樣。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是精英導演的代表,追求思想性、深刻性,那么現(xiàn)在的張藝謀則完全娛樂化了,這樣的他可能與一般觀眾的期待產生了某種錯位,這或許是《三槍》惡評如潮的主要原因。就好比本來觀眾拿著錢指望吃一頓滿漢全席,結果到手的只是快餐盒飯。
龔丹韻:您的意思是,《三槍》如果由一位無名小導演來拍,輿論反應就不會有這么多批評?
石川:很多人希望奧運會之后的張藝謀能讓人耳目一新,沒想到他徹底走向俗氣,F(xiàn)在,他并不想通過電影表達什么主題和意義,就是一場娛樂,但可能轉型太猛,讓大家措手不及。
過去的賀歲檔喜劇片,周星馳是無厘頭搞笑,馮小剛是溫情+方言+自嘲,而今年馮小剛不拍了,喜劇出現(xiàn)空檔。張藝謀如果要拍,必然不會重復周星馳和馮小剛的風格,于是他想到了用二人轉+春晚+武林外傳+血迷宮拼成一個笑料,做出來的東西確實有點怪!度龢尅返南笳饕饬x在于,它不是大片,而屬于中等投資影片。在中國,中等投資規(guī)模的影片并不多,張藝謀愿意從大片轉向中等片,而且同樣掙錢,這對中國電影工業(yè)來說,是有好處的。
龔丹韻:卓別林時期的默片沒有任何花哨,卻成一代經典。我們老一代的輕喜劇電影《馬路天使》等,都能讓人笑中帶淚。相比之下,《三槍》只有蒼白空洞的搞笑。這樣的喜劇電影究竟怎么評價?
石川:電影的消費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已經變了。卓別林的片子在歷史中被神圣化,成了樣板,真把它放到現(xiàn)在市場,有多少人愛看?觀眾的口味一直在改變,時代背景不一樣,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為什么一定要被感動,就不能哈哈一笑把它忘掉?這種文化也是需要的,所以惡搞片一直受市場歡迎。
就喜劇來說,哭中帶笑是一種,無厘頭也是一種。后一種屬于喜劇里的“鬧劇”形式,把一切嚴肅的、真實的、人物性格發(fā)展的必然邏輯,全部打碎。這種“鬧劇”元素,并不常出現(xiàn)在國產影片中,而是存在于春晚和二人轉中,所以一下子把它放在電影里就變得很突然,和過去理解的電影完全不一樣。
這其實是一個“場”的概念。就好比你穿著睡衣,站在家里那很正常,現(xiàn)在卻站在了南京路上,大家都覺得奇怪。電影院這個“場”還是精英人群居多,心態(tài)上會主動尋求溫情、意義、崇高感,一旦把二人轉的東西給這部分人群看,這不是擰著來么?觀眾發(fā)現(xiàn)影片不符合自己想象,找不到滿足感,就會用開罵來宣泄。以后這種“爛片”還會有,說不定會帶領中國市場,只不過目前《三槍》還太新,和大眾過去的觀影經驗都不一樣。當年的《唐伯虎點秋香》剛開始大家都罵得底朝天,但是慢慢就能接受了。香港的王晶拍了很多爛片,卻自有他的目標觀眾群和市場。
龔丹韻:那么影片的好壞究竟有什么標準?
石川:后現(xiàn)代文化認同標準的多元化,就連專業(yè)領域也是如此,站在不同的出發(fā)點,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觀點。但是共性也是有的,從專業(yè)影評角度說,不能孤立地評價電影,而是要放在歷史文化中去看待。比如《三槍》,不能像看藝術片一樣去看它是否獨特、有深度,而是要看樂子做得是否精致,《三槍》在這一點上做得并不粗糙。我覺得更差的是《刺陵》,劇情的邏輯性、人物性格、前后的對應觀念,都做得不對。質量一般的電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平庸但沒有大毛病,另一種是連基本元素都沒到位。《三槍》屬于前者,《刺陵》屬于后者。所以電影基本的質量好壞,影評人還是依賴一個專業(yè)的知識背景。
不過一般大眾并不是這么看電影的,而是通過原有的觀影經驗進行評判。很多電影人更高興市場一片叫罵,這樣票房反而更高,謾罵已經成為電影的消費元素,為大眾文化提供談資。影評脫離了影片自身,其中真正理性分析的并不多!度龢尅氛f到底就是娛樂事件,是大眾語言的狂歡。
其實文化審美也已經分化了。比如說《第九區(qū)》北美票房一億多美元,好評如潮,我們這里才一千多萬元人民幣。它與過去想象的科幻片完全不同。我們認為的科幻片應該是《2012》那種,山崩地裂、場景宏大,《第九區(qū)》卻用紀錄片的手法來拍科幻片,定位人群又是高端觀眾,國內能夠接受的人群比較小眾。還有些影片本身很一般,但是偶然會與某些觀眾有共鳴元素,于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代際審美已經非常分化,但我還是希望針對大眾文化的新現(xiàn)象,影評人應該尋找新的闡釋角度和評價方法。
龔丹韻:今年的賀歲檔影片普遍都不叫好,是不是賀歲檔質量迎來了一個新拐點?
石川:現(xiàn)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一月份左右,還有一批新片要上檔。以前賀歲檔有“節(jié)慶”觀念,是名副其實的“賀歲”,但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電影并沒有為“節(jié)慶”而設。比如今年就有一批本來在十月上檔的電影,拖到了賀歲檔。賀歲檔已經變味,檔期沒有主題,成了大雜燴,甚至有人說就是“搶錢檔”而已。這種背景下談賀歲檔已經沒有意義。人們對賀歲片的期待,和現(xiàn)實產生了距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