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都來源于現實。如果這部戲看完以后讓你覺得吃不下飯,讓你難受,恭喜你,我覺得你看進去了。如果這部戲你看完哈哈一樂,我只能說很遺憾,你還不知道現實的殘酷,你對人生還沒有思考!
——海清(劇中飾海萍)
很少有電視劇在播出后因為太火,使得劇中故事、臺詞、人物均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但《蝸居》做到了。電視劇火了,但麻煩也接踵而來,關于它涉黃、被禁、重審等話題近日占據各大媒體頭條。日前有消息稱《蝸居》已被召回重審,此說2日遭出品方駁斥“毫無根據”。還有觀眾質疑,如果《蝸居》被“清潔”了,那還是《蝸居》嗎?
清潔項目
猜想1 侮辱性臺詞
召回重審的導火索是“歧視門”。上月底,有關部門接到一位觀眾投訴,稱《蝸居》涉嫌歧視乙肝病毒攜帶者。昨日上午,廣電總局工作人員致電告知他,投訴已獲回應,廣電總局已要求《蝸居》制作方刪除涉及乙肝的臺詞。
“問題”臺詞出現在第一集,女主角海萍稱“不洗手,回頭得乙肝,找工作都沒人要”。部分觀眾認為此語違背科學常識,易誤導觀眾,含有歧視色彩。制作方解釋,那僅是劇中角色的陳述,制作方主觀上沒有對乙肝患者的歧視。
猜想2 大尺度激情戲
據悉,《蝸居》最開始走紅,是因其“露骨”的臺詞和大尺度床戲。有人認為,《蝸居》的臺詞“很黃很暴力”,比如“人情債,我肉償啊”“今天開始,我就正式步入職業(yè)二奶生涯了”,都以極其“露骨”的方式展示了現實中為人們摒棄的“小三”的生活。導演和編劇打著“現實真實”的旗幟,將其搬上熒屏,爭議的效果達到了,但引發(fā)觀眾心理的偏差和不安,或是廣電總局始料未及的,所以,涉黃臺詞和激情戲可能無法逃脫被刪的命運。
猜想3 弱化房奴貪官
《蝸居》還是一部以“房子”“貪官”為題材的電視劇。據悉,某網站曾發(fā)起一項投票,結果近36萬名網友中八成人認為幸福與房子有關。某位觀眾表示:“現在的女孩大多很現實,沒房誰跟你結婚呀?”《蝸居》中,貪官、房奴的表現性太強,對此,讓劇中代表性人物消失是不可能的,但弱化其在劇中的存在感,可能是唯一能做的事。
直言不諱
解剖赤裸裸的現實 有錯嗎
《蝸居》引發(fā)熱議,黑龍江省社科院文學所副所長叢坤表示:“因為它是當今社會的一面鏡子,反映了一系列社會現象,具備深刻的時代烙印,每一個奮斗的小人物,都可找到屬于自己的影子,引起關注在情理之中!比缃瘢邢⒎Q《蝸居》被召回重審,觀眾因此質疑:“潔凈版”《蝸居》還是《蝸居》嗎?
“一種沉重的愛情”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小三”嗤之以鼻,可對于《蝸居》中的海藻,譴責的同時,又多了一層思考。有觀眾認為,《蝸居》展示了一種沉重的愛情,這種沉重是生活的本真。一撥又一撥的觀眾感嘆:“六六 (編劇)對生活的感悟如此之深,句句戳進心窩,都是咱想說的啊!
揭露官場潛規(guī)則
關于貪官,很多電視劇甚至文學作品中,他們都是符號性的。但劇中主角宋思明被具像化了——有權有勢,成熟又不乏激情,有呼風喚雨的通天本領,并對情人海藻疼愛有加。最關鍵的是,借宋思明之口、之行,暴露了許多官場潛規(guī)則,比如他帶海藻參加同學會后對宋太的解釋:“這個同學帶(小三),那個同學帶,如果我不帶,時間長了,就會被排擠出那個圈子。”誰看到這里不倒抽一口涼氣?可以設問,如果《蝸居》被清潔弱化,它最初的風骨是否依然存在?
人物解析
七種武器 宋思明“男女通吃”
《蝸居》熱播,成就一個“女性殺手”——宋思明。單論一個男人的魅力,張嘉譯扮演的宋思明著實令女人癡迷。甚至一些男性觀眾也未把他當做反面典型,直言:“周圍朋友都對宋思明很欣賞也挺羨慕,覺得他成熟、大氣,運籌帷幄,有膽識,作為男人比較欣賞宋思明的生活狀態(tài)。”
這個男人身上竟有著哪些特質可以“男女通吃”?某網站特推一次調查,不少觀眾認為:角色設置上,這個人物聰明睿智,洞悉世情,做事低調謹慎,深沉冷靜,其成功男人身上流露的氣度和自信,更令女人難于抵擋。此外,宋思明的扮演者張嘉譯絲絲入扣的演繹也是該劇收視率創(chuàng)奇跡的大功臣。
要說對一個于婚姻不忠、腐敗罪惡的大貪官,人們本應嗤之以鼻,但張嘉譯的演繹就是讓女人們沒法兒恨他,甚至最后要被查處和雙規(guī)時,一些觀眾還希望奇跡出現,他能被放一馬。最為哭笑不得的,看過《蝸居》后,不少80后女生有當二奶的沖動。這些甘愿走上“小三”道路的觀眾還細細解剖了宋思明的七大魅力和殺手锏。
學者觀點
警示未來 看《蝸居》 別“跑偏”
關于《蝸居》,不少“80后”男生直言羨慕貪官宋思明,一些80后甚至90后女生認同海藻的“小三”身份。部分學者表示,一些觀眾在思想上“跑偏”了。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鄭亞楠教授表示:“該劇悲慘的結局顯然沒有刺痛那些渴望一步到位、取得成功的年輕人。這個時代,許多人希望快速成功、快速致富,價值觀也有著顛覆性變化!
導演滕華弢表示:“也許現在還有人堅持站在宋思明和郭海藻那邊,但希望他們過了嘴癮之后,有一個反思。一個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不能忽略價值觀、倫理道德問題。大家不能因為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為了住好房、開好車,完全置道德、法律于不顧。”《蝸居》的火絕不是偶然,很多人說它的意義不在于讓人們反思過去,更在于警示未來。
記者 劉青青 實習生 羅羞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