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洪荒時代,大小部落沖突不斷,黃帝將各部族代表召集到釜山,統(tǒng)一符契、共同結(jié)盟,中華民族雛形初現(xiàn)。“釜山合符”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釜山”也因此而成為中華大一統(tǒng)的開端之所和中華民族的發(fā)祥之源。但是,釜山究竟位于哪里,一直眾說紛紜。
10月15日,國內(nèi)百余名專家齊聚保定市徐水縣,從文物考古、文化遺產(chǎn)、歷史記載等方面對黃帝合符之釜山就在徐水縣的說法進行了實地考證和研討。
黃帝在釜山“合符”
符又稱符節(jié)、符信,多以竹、木、獸皮、玉、骨等為材料,制成后一分為二,供持有者雙方相互印證,也就是“合符”!昂戏笔俏覈鱾骶眠h的一項合盟信物制度,在文字發(fā)明之前常用于重大的政治、行政、慶典、軍事等活動。
黃帝“合符釜山”一事,在司馬遷的《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中有明確記載。為此,釜山被視為黃帝與各部族代表合符之地,即統(tǒng)一符契、共同結(jié)盟的地方。從此之后,華夏民族大小部落歸于黃帝麾下。
也正因為如此,歷史學家們認為,“合符釜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點,自此古代部落形成部落聯(lián)盟,走向了民族的融合、統(tǒng)一,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釜山”究竟在哪里
“釜山”的意義如此重要,但它到底在哪里呢?全國各地的文史專家查閱典籍、考證資料,總結(jié)出了甘肅天水、河南靈寶、山西高平、河北涿鹿等幾種說法。
近年來,徐水釜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孫大午帶領(lǐng)團隊先后考察了全國各地的“釜山”,通過追尋歷史脈絡(luò),考證文物遺跡,探究合符規(guī)律,并從山有其形、地有其名、史有所載、物有所證、民有所誦、黃河故道、史無斷代、古廟發(fā)掘、崖刻文字等方面重新進行了考證。他們認為,與前面的幾處地點相比,黃帝合符之釜山位于徐水縣的理由更為充分、合理。
為論證徐水釜山乃黃帝合符之地,徐水釜山文化研究會多次組織召開研討會,邀請國家、省、市考古專家、歷史學家、知名學者座談研討。今年10月15日,來自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等單位的百余名權(quán)威專家再次齊聚徐水,從文物考古、文化遺產(chǎn)、歷史記載等方面,對他們的觀點進行了實地考證。
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表示,對待“合符釜山”這種重在傳說的歷史,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研究,對遺址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
眾多證據(jù)指向徐水
遠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但民間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和地名,或許能折射出那段歷史的影子。
徐水釜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孫大午認為,所謂釜,就是一種四周高中間凹的蒸煮器具。而位于徐水縣城西北約22.5公里處的釜山,恰恰形似一口倒扣的大鍋。這是“山有其形”;不但山的名字叫“釜山”,而且山腳下的村莊也稱為釜山村,又分東釜山、西釜山、南釜山、北釜山四個自然村,這就是“地有其名”。另外,在《資治通鑒》中也能得到佐證:“黃帝合符釜山為武遂(徐水遂城之舊稱)之釜山”。
除地名之外,徐水釜山及周邊還流傳著許多有關(guān)黃帝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比如炎黃二帝戰(zhàn)阪泉、釜山畫龍合符、釜山源頭宴諸侯、西陵蠶姑織錦綢、除夕之夜擺龍燈等等,這些古老的傳說,隱現(xiàn)著模糊的歷史投影。
徐水釜山周邊的許多村莊,至今活躍著被當?shù)胤Q為“釜山古樂會”的民間音樂團社。這些民俗音樂樂風古樸,曲目樂譜豐富,具有很高的原始古樂學術(shù)研究價值。在保定范圍內(nèi),除徐水外,古樂文化還廣泛波及淶水、易縣、高碑店、涿州、定興、滿城、安新等十多個縣(市)。釜山古樂已綿延幾千年,相傳正是源于黃帝時期。
黃帝廟漢代就已存在
釜山上的黃帝廟址和崖刻文字,被孫大午認為是黃帝合符于徐水釜山的最有力的證據(jù)。
黃帝廟遺址位于徐水釜山之巔,相傳系舜帝為紀念黃帝而建。今年9月20日—10月1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出土了黃帝合符殘碑,可辨文字為“黃帝時諸侯合符即(此)……最著龍之先……”。
文物工作者經(jīng)過發(fā)掘發(fā)現(xiàn),雖然這座古廟的建筑年代為明清時期,但其頂層院落的填土中發(fā)現(xiàn)了唐代的黃釉瓷缽殘片、金元時期的白底黑花瓷片,還挖掘出了先商時代的繩紋陶片(距今3500年)。這說明這座古廟早在司馬遷所處的漢代就已經(jīng)存在,并一直延續(xù)到唐、宋遼、元、明、清各個朝代。
此外,釜山的崖洞內(nèi)還留有109個“古文字”。經(jīng)專家推測,這些“古文字”均為上古黃帝時代人類留下的符號,但其用意和內(nèi)容目前仍然無法破譯?脊湃藛T在研究對比中發(fā)現(xiàn),釜山崖刻和史前出土的刻畫符號有相同的,與早期青銅器上的刻畫符號也有相同的。這說明釜山的摩崖石刻不僅繼承了仰韶時期的特點,同時又發(fā)展到了青銅器時代。這些刻畫符號的上限是公元前5000多年,下限是先商時期,大致相當于黃帝“合符”的年代。
釜山已列入文保單位
眾所周知,黃帝率眾部落沿黃河流域北上,逐水草而居。那么,“釜山合符”的地點應在黃河附近,怎么會出現(xiàn)在河北的徐水縣呢?
1975年,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曾在《山海經(jīng)》中找出了一條黃河故道——“山經(jīng)河”!吧浇(jīng)河”經(jīng)流圖顯示,黃河出孟津小浪底后,沿太行山東麓折向東北,途經(jīng)今安陽、邯鄲,經(jīng)深州、高陽,在徐水境內(nèi)的釜山腳下折了一個近乎90度的急轉(zhuǎn)彎,然后掉頭東去,再經(jīng)安新、霸州流至天津以北匯入渤海。由此說明,黃河確曾在徐水釜山腳下經(jīng)過,黃帝在這里“合符”并不奇怪。
1985—1986年的文物普查工作證實,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幾乎遍布了徐水釜山周邊,即古黃河故道沿岸。比如,從釜山周邊,距今1萬年的南莊頭遺址,出土了陶片、石器、石料、骨器及大量的動物骨骼;距今8000年前的北福地遺址為史前村落遺址,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遺物……源遠流長的眾多遺址和史無斷代的歷史文脈,輝映出釜山周邊黃河故道的遠古文明。
據(jù)悉,目前徐水縣政府已經(jīng)將釜山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政府已投資500多萬元對徐水釜山文化遺址進行了挖掘和保護。(記者 石英杰 通訊員 王新平 皮兆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