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閩侯荊溪光明村的山上,出土了一堆晚唐時期的陶瓷器,有青釉雙耳盤口壺、青白釉撇口碗、褐釉雙耳罐和褐釉五谷小罐等,但大都殘缺不全。省博物院研究員林忠干說,這些器物應該是福州懷安窯產(chǎn)品,對了解唐末五代時本地的陶瓷器制作工藝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記者看到,光明村正在施工中的泰山府西北側,一塊巨石上的石縫土堆中,不規(guī)則地散落著一批古陶瓷器。泰山府管委會的陳主任說,這是他在上山取土時發(fā)現(xiàn)的。
閩侯縣博物館館長曾江介紹了這些陶瓷的名稱,并告訴記者,從器物的形制與制作工藝來看,可斷定都是晚唐時期隨葬品。此類器物,在閩侯同期古墓葬中出土過不少,但這種古陶瓷堆放在巖石上的現(xiàn)象,在閩侯還是首次發(fā)現(xiàn)。
省博物院研究員林忠干勘察現(xiàn)場后認為,這些陶瓷器所處的巖石沒有人工雕琢痕跡,堆放的陶瓷器又多為殘品,又沒發(fā)現(xiàn)杯、盤等一類祭祀常用的器物,且夾在這些器物中的泥土較為松軟,由此可斷定這些器物是由他處移到這里的,且時間并不久遠。
林忠干說,由此也可推斷,荊溪光明村一帶,在唐末五代時期還是一個人口比較稠密、經(jīng)濟較為繁榮的地區(qū)。
據(jù)了解,幾年前,就有人在泰山府附近挖土時挖出過五代時期的青釉瓷器。目前,這些出土文物已全部移交給閩侯縣博物館。 (吳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