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追悼會的前前后后
陳毅同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投身中國革命,不久即成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的名將。全國解放后,他領導建設新上海;接著,在外交戰(zhàn)線上叱咤風云,成為二十世紀國際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在陳毅同志光輝的一生中,這些無疑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他還有著更加顯赫的一頁,“文化大革命”中他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黨為國直言無諱,充滿著浩然正氣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本文講述了1972年陳毅同志追悼會的前前后后,展現(xiàn)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一批昔日老戰(zhàn)友對陳毅的深情惜別,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老戰(zhàn)友們垂淚送別
朔風凜冽,大地冰封。夜色是這樣的黑,這樣的濃。忙了整整一天的周恩來,沿著狹窄的樓梯,一級一級走進地下甬道,轉進右面的房門,里面就是301醫(yī)院的太平間。陳毅的遺體已經(jīng)移至這里。
說是房間,似乎稱為加寬的走廊更合適,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間,三面是洞開的大門。朝西是雙開門,直通一條帶水泥棱條的坡梯,此時呼嘯的西北風卷著黃沙細土直灌而入,把擺滿坡梯兩旁的花圈上的挽聯(lián)、紙花吹得索索作響。
陳毅靜靜躺在風口,身上只蓋著一層白布床單。
周恩來清癯的面容凝聚著深沉的悲痛,他恭恭敬敬向陳毅的遺體三鞠躬,禮畢,徑直走到陳毅床邊,伸手掀起床單的一角,緩緩地摸了摸陳毅的手背,淚水潸然滾落。周恩來重新為陳毅拉平床單,動作輕緩、小心,床單蓋好后,又往里掖了掖。
立在旁邊的張茜(注:陳毅夫人)嗚咽出聲,她握住周恩來伸來的右手,抽泣著說:“周總理,您要多保重身體啊!大姐也為您擔心。”
朱德總司令來了。他發(fā)著高燒,由人攙扶著走到陳毅遺體前,他老淚縱橫,嗚咽出聲,顫巍巍地將右手舉至帽檐,為一同舉紅旗上井岡的老戰(zhàn)友送行。到了病房,他仍然流著淚,沉痛地說:“陳毅同志好啊,他死得太早了!”
劉伯承元帥來了。人未進門,哭聲先至。他只恨自己雙目失明,不能最后再見一面老戰(zhàn)友的遺容。他執(zhí)意走近床邊,俯下身去,雙手顫抖著從陳毅的面頰撫摸到胸部,嘴里不斷哭喚著老戰(zhàn)友的名字,久久不肯離去。
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三位元帥分別是第二次、第三次來向遺體告別。依然痛哭失聲,淚如雨下。幾十年轉戰(zhàn)南北凝成的友誼刻骨銘心。
宋慶齡副主席熱淚盈眶,向陳毅的遺體敬重地鞠躬,她擁抱了張茜熱淚盈盈,慰語切切。
王震攜孫女為陳毅送終后,茶飯不思,寸步不離。當陳毅的遺體移上擔架,要轉送至301醫(yī)院太平間時,他自己用力抬起擔架的一頭。醫(yī)護人員和周圍同志顧念他年老體弱,竭力勸他別抬。他雙手攥緊擔架扶手哭喊著:“不要搶!陳老總的靈,我一定要扶!
外交部代部長姬鵬飛一直陪坐在陳毅遺體旁。一批批外交部來參加遺體告別的同志,哭聲尤為痛切!陳毅的逝世,對他們太突然,因而打擊更大。陳毅拜會西哈努克親王后,陸續(xù)在醫(yī)院接待了幾批外賓,思路敏捷、談笑風生的神情,他們親眼目睹。陳毅外長轉至日壇醫(yī)院后,他們常悄悄打電話詢問病情,得到的答復都是陳毅的身體很好,請放心!人們欣喜地期待著陳毅的身影重新出現(xiàn)在外交部……不料今天,一條素潔的床單,把他們與陳毅外長隔于兩個世界……
只要“優(yōu)秀黨員”、“忠誠戰(zhàn)士”這兩句話就夠了
來靈堂告別的人何其多!有戰(zhàn)友朋友真誠的淚水,有惡人敵人冷冷的怯笑。一生磊落的陳毅元帥雙目緊閉、安然仰臥,他再不會感動也再不會激憤,然而,這一切又都強烈震動著周恩來的心。
望著桌上政治局委員一一圈閱的文件,周恩來沉重地嘆息一聲。按照文件上所定的規(guī)格:陳毅已不算黨和國家領導人,陳毅的追悼會由中央軍委出面組織?傉尾恐魅卫畹律鞒肿返繒,軍委副主席葉劍英致悼詞。政治局委員不一定出席,參加追悼會人數(shù)為500人。地點在八寶山。悼詞連頭帶尾600字,簡歷占去一半篇幅。
對于悼詞,毛澤東圈去了“有功有過”四個字,這對周恩來是一個極大的安慰:現(xiàn)在的悼詞盡管對陳毅沒有作充分的評價,但是肯定了陳毅一生為人民服務的戰(zhàn)斗精神。他若在天有靈,是會首肯的。況且悼詞張茜已經(jīng)看了,她曾親口對周恩來說:我只要“優(yōu)秀黨員”、“忠誠戰(zhàn)士”這兩句話就夠了!這是一位熟知丈夫情操的妻子。
對于追悼會的規(guī)模,政治局已通過,周恩來也無力改變了。他在政治局處于受攻擊、受挾制的地位,說話也無用。
只是,離追悼會的時間越近,周恩來的心情愈加沉重,這種低規(guī)模的追悼會,對為黨為人民奮斗一生、為建立和建設新中國作出豐功偉績的陳毅,是太不公正了!10日下午3時,陳毅的追悼會將在八寶山烈士公墓舉行。中午12時,周恩來面前的飯菜幾乎沒動。往日寧靜的西花廳里,一直響著周恩來沉重的長時間的踱步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