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朗,“不相關”的出版人
宋以朗真正是個事外之人,他至今沒認真看過張愛玲的作品,也對張愛玲并不“感冒”——不過是他父母的一個老朋友而已。
他留美30年,念到統(tǒng)計學博士,是個標準的理科生。曾任全球第二大統(tǒng)計公司KMR的顧問,目前供職于一家媒體調查公司任分析員。之前他在美國的生活,像個牛仔一樣到處漂泊,一個人從東部到西部,從南走到北,白天游覽,晚上就睡在車里,好不瀟灑。甚至連婚姻也不要了,至今單身。
他的家在紐約,但因為母親鄺文美病重,2003年底他返港照顧母親。
直到母親去世,2007年末他成為了張愛玲遺產(chǎn)繼承行使人,他才逐漸進入張愛玲的世界,開始關注那些遺物,此前對他來說那不過是些破箱子。
此前,宋淇夫婦已將遺物大部分轉交給臺灣的皇冠出版社保管,只留一些他們與張愛玲來往書信在家中。
在整理張的遺物過程中,他不斷發(fā)現(xiàn)大量被忽略的文稿。2008年底,他偶然發(fā)現(xiàn)長篇散文《重返邊城》的中文版手稿,署名“張愛玲”。
這在近年已少有遺作發(fā)現(xiàn)的“張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此前,人們一直以為《重返邊城》只有英文版。
隨后他又發(fā)現(xiàn)了從未發(fā)表過的英文小說《易經(jīng)》和《墜塔》。到底那些遺物中還隱藏著多少文稿,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宋以朗還有個身份,是資深媒體人,他的博客“東南西北”,專門翻譯國內每日更新的新聞及博文。
這讓人們幾乎忘了他與張愛玲的關系,而他卻又經(jīng)常在一些關鍵時刻跳出來,仿佛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張愛玲。
2007年10月,電影《色·戒》在臺首映一個月后,正是人們茶余飯后大談特談這部電影的時候,他在香港大學舉辦了一個“張愛玲的香港傳奇(1939-1941)”展覽,首次展出張愛玲眾多遺物,包括《色·戒》的中文手稿,引起轟動。
那時,電影《色·戒》讓許多人站出來批評張愛玲的“美化漢奸”之嫌。宋以朗找出經(jīng)宋淇多次指點過的、張的自辯文《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并及時發(fā)表。那句“小說寫反派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他們的內心?”道盡所有。
今年1月,內地著名研究張愛玲的學者陳子善跟宋以朗見過一次面,兩人在閑聊中,宋以朗把她母親當年整理的、幾段張愛玲說的話給陳子善看,很是精彩,陳子善當時隨口說了一句:“這個材料很好,你整理出來是不是想公開發(fā)表。俊彼我岳驶卮穑骸艾F(xiàn)在這個東西已經(jīng)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有更重要的東西要發(fā)表!标愖由坪苊舾,馬上追問:是不是《小團圓》?宋以朗很有趣,他笑而不答,表示,“現(xiàn)在還不是說的時候。我現(xiàn)在能說的就是,我做出這個決定也不是很容易的一個決定!
陳子善后來告訴記者,研究多年,他一直以為手稿不見了。而止庵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和文章中呼吁,《小團圓》應該出版。
其實,《小團圓》手稿一直在臺灣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的保險柜里放著。宋以朗在接手張愛玲遺產(chǎn)后,大部分人都建議他不要銷毀。
于是,他開始閱讀上一代人在40年內的通信,他們寫了超過600封信,長達40萬字。在其中,他找到了《小團圓》的來龍去脈,同時他還發(fā)現(xiàn),雖然1992年在遺囑附信中表示要銷毀,但之后,張愛玲還與皇冠兩位編輯就出版問題又有討論。
皇冠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張愛玲的系列文集。一直出到第14本,每一本書上都有《小團圓》的預告。到第15本時,恰逢張愛玲去世,預告就去掉了。
宋以朗決定冒險出版《小團圓》,他把根據(jù)寫在了前言中,“當年若非宋淇把關,指出胡蘭成與臺灣政治情況的問題,《小團圓》早已在1976年發(fā)表了。既然這些問題在今天已不再存在,我便決定直接發(fā)表當時的原稿,不作任何刪改!
《小團圓》由此與公眾見面,遲到了33年,陰差陽錯,令人唏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