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醒目的文化符號,承載著的親情、倫理、對未來生活的企盼和理想的文化意義,是其它任何一個節(jié)日都無法比擬的。如今過年年味趨淡,在于我們對于春節(jié)的文化意義認識不足。首先需要做的,而且可以做到的,就是增加年的儀式感,增加過年的年味。
當然,節(jié)日的儀式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不會一成不變,但是,其核心儀式不能夠沒有。我國的春節(jié),最講究的儀式,各地不盡相同,且名目繁多,但其中有這樣幾種大概是共有而不可缺少的——
一是要擊鼓撞鐘和燃放鞭炮。年的聲音,從來都是粗葫蘆大嗓門。我們對年的祭祀,和西方跪拜在神像或神父之下在心里默拜不一樣,而是要大聲呼喊出來,甚至借助于外力讓聲響得驚天動地。老北京的太平鼓和除夕夜十二點在大鐘寺、潭柘寺里撞鐘,都是對年的一種敬畏和欣喜。除夕之夜,鞭炮聲徹夜不息,更是不可缺少的年的儀式。其原始意義,在于驅趕鬼魅,后來過年歡快熱鬧的聲音,必須要靠它來體現了。
二是貼春聯剪窗花。年的色彩,從來都是鮮紅鮮紅的。窗花自己剪,春聯自己寫,貼在各家門上不能都是一個詞兒,像現在買副現成的印刷品,千人一腔,千人一面。我們的春節(jié)的世俗化,正在每個人親自動手的參與,年的味道自然就濃。
三是年夜飯。它更能夠體現出每人參與和年的意義的相關性和重要性,這大概可以稱之為年的味道。農歷臘月二十三,自古就有小年之稱。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是因為從這天開始,各家開始采辦年貨籌備過年了,其中準備年夜飯,是最重要的節(jié)目。也就是說,年夜飯,不僅不能如現在一樣到外面飯店包飯,而必須要在各自家里吃,而且是必須要每個人都自己動手的。過去老北京有這樣的民謠:“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磨面做年糕);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睆呐D月二十三到年三十的日子里,每一天都不能夠閑著,都安排好了關于年夜飯的密密麻麻的“節(jié)目單”,在大年三十的夜里達到高潮,年夜飯便自然而然成為了過年的一場大戲。然后去守夜、祭祖、團拜來迎神,這個年才算是真正地拉開了大門,使人們一步邁進了春的里面。
如此,年味兒才會更濃。(肖復興)
(作者為著名作家)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