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參加奧運會男子馬拉松比賽的運動員從永定門東側路進入京城中軸線,道路沿線盡展北京古城文化魅力。 中新社發(fā) 馬毅行 攝
1月8日,北京前門大街改建工程正在加緊建設。為了讓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中軸線風貌還原接近歷史,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南的前門大街修繕整治保護工程從2006年5月開始實施,水泥制成的前門大街的正陽門五牌樓日前已基本完工。據(jù)悉,修繕整治后的前門大街將恢復清末民初的建筑風貌,成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的步行街。相關部門介紹,前門大柵欄商業(yè)街改造工程,一期工程2008年4月完工。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電 題:精神“龍脈”:中軸線隱沒后重現(xiàn)
中新社記者 翁陽
永定門——天安門——鳥巢——被北京奧運焰火“腳印”踩出的中軸線,那一刻,為全球四十億目光意外發(fā)現(xiàn)。
其實,對于北京這座擁有三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年建都史的世界名城而言,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建筑大師梁思成曾對中軸線之于其重要意義作出如是贊評:
一條長達八公里,全世界最長,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是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chǎn)生;前后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都是以這中軸為依據(jù)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申、一貫到底的規(guī)!
在這條被譽為京城龍脈的主軸上,不僅坐落著帝王時代留下的故宮、景山、北海等舉世聞名的文化旅游勝地,更有新中國建立之初改造、興建的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等政治性地標。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的傳統(tǒng)中軸線正與中國崛起同聲相應。
一九九0年舉行的亞運會促成了自元大都以來所確立中軸線之首次延伸。從北二環(huán)鐘鼓樓至北四環(huán)北辰橋之間新辟的數(shù)公里通道,不僅大大紓解了從舊城到亞運村的交通壓力,并有力帶動這片昔日荒疏之地迅速邁向飛騰與繁榮。
中國歷史地理大家侯仁之將中軸線的此次“北進”稱為北京城市建設的第三個里程碑。前兩座里程碑分別是“面南而居、至高無上”,象征皇權統(tǒng)治中心的紫禁城和從“封建宮廷”轉向“人民當家”的天安門廣場改造以及東西長安街貫通。耐人尋味的是,三座里程碑皆關涉中軸脊梁。
進入新世紀,奧運的成功申辦令北京城建加速前行、再掀高潮,而作為時代精神象征的人文、綠色、科技三大奧運理念,更于中軸線再度向北漂移十余公里的新篇章中演繹得淋漓盡致。
從奧體中心區(qū)南部的民族大道開始,向北穿越鳥巢、水立方等主要場館區(qū),一路上,鋼筋水泥逐漸變少,樹木花草漸趨密集,這條名為“通向自然”的中軸延長線,最終完美消融于綠意蔥蘢、野趣盎然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這座占地近七百公頃的京城“綠肺”,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園林,其面積相當于十個北海公園,每年將吸收七千二百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五千四百噸氧氣。園區(qū)全部觀賞用水皆為經(jīng)污水處理后的中水,覆土、種植、給水、排水等設施則采用了堪與奧運場館相媲美的高科技與環(huán)保技術。
不僅如此,公園主山“仰山”、水系“奧!钡仍O計命名均考慮到同傳統(tǒng)中軸線建筑景觀互為對照,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
“仰山”之名取自《詩經(jīng)》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與正南方向的景山相合暗涵“景仰”之意;狀若飛龍的“奧!彼祫t與由積水潭、后海、什剎海等六海構成的舊城“水龍”,在中軸線東西兩端遙相呼應。
類似之舉還見于寓意“天圓地方”的鳥巢和水立方。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對古都文物北頂娘娘廟保護之考慮,水立方“被迫”向北“移駕”一百米,這令其與鳥巢處于同一水平線的最初規(guī)劃小打“折扣”。
外電評論說:一百年前,北京最具象征性意義的紫禁城無法給中國帶來進步與和諧。一百年后的北京,在中軸線北端的水立方和鳥巢,這兩座極具現(xiàn)代意識的高科技體育場館,成為中國和國際社會接軌的標志性建筑,也是走過三十年改革開放征程的中國邁向更加開放的新起點。
毋庸置疑,奧運會的舉辦也為傳統(tǒng)中軸線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故宮修繕了、前門大街改建了、綠地增加了、四合院保護加強了……消失了半個世紀,位于中軸線南端的永定門也終于重新矗立起來。
當年愚蠢的拆除行動,令中軸線“自此像一根斷了線的琴弦”,跪抱城磚、痛哭失聲的梁思成在那一刻喊出了“五十年后,你們會后悔”之悲憤預言。
經(jīng)過三十發(fā)展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盲目癡迷于高聳入云的摩天大廈。這條飽蘊人文歷史、風俗民情、道德教化和時代風尚內涵的中軸線,成為國人對城市生命之根的現(xiàn)代體認,一國的精神龍脊已然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