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jié)近日正在上海舉行得如火如荼,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23臺參演劇目一一亮相,為滬上校園戲迷們帶來不少驚喜。作為此次戲劇節(jié)特邀的藝術顧問,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著名作家、劇作家魏明倫在感慨此次戲劇節(jié)中涌現(xiàn)出諸多創(chuàng)意獨具作品的同時,也向記者指出了如今劇壇編創(chuàng)人才青黃不接、許多優(yōu)秀舞臺編劇流于影視等問題。
原因一
戲劇黃金時代已過去
“我們首先要看到的現(xiàn)實是如今已非戲劇的黃金時代了!睂τ诮陙砣藗兤毡檎J為“戲劇舞臺不景氣”的問題,魏明倫覺得這是時代的選擇,是在歷史不斷變遷中的“必然現(xiàn)象”,“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對于文化娛樂也有了新的要求,現(xiàn)在是電視及網(wǎng)絡的黃金時代,舞臺已經(jīng)從主力軍位置上悄然退下!
魏明倫告訴記者,雖然上海各大劇場頗為繁榮,小劇場話劇也網(wǎng)聚了諸多人氣,然而在除沿海城市外更加內陸的地方,戲劇的落寞仍非常明顯,“有的一個省只有一個話劇團,在那些地方反倒是地方戲曲的發(fā)展勢頭稍稍強一些,但它們都是帶有很強地域性的,隨著人口流動的加快,小城市的人都往大城市涌,一些小劇種瀕臨的危機也就不難理解了!
原因二
編劇地位喪失難自主
除了最根本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過去的事實外,戲劇創(chuàng)作結構的變化也是導致編劇難出人才、創(chuàng)作難以為繼的原因。魏明倫坦言:“從最早的元曲開始,中國古代戲曲從來都是‘編劇主體制’,關漢卿的《竇娥冤》、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的《牡丹亭》,這些歷史留名的劇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永遠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明星反而不是主角。而從梅蘭芳的時代開始,戲劇從‘編劇主體制’轉向‘角兒制’,編劇至高無上的地位被動搖了,隨著外來藝術的涌入,‘導演核心制’的產(chǎn)生更是讓編劇甚至喪失了對于劇本的主導權!
原因三
編劇“吃力不討好”
魏明倫坦言:“如今編、導地位的懸殊不但體現(xiàn)在權力上,也表現(xiàn)在兩者的待遇上!弊鳛橐粋雜家,魏明倫既寫書也編戲、還擅碑賦,但在這多重身份中,他認為最“吃力不討好”的行當就是編劇。
魏明倫分析說:“首先,從難易程度來說,編劇是我從事過的最艱難的營生,一個劇作家寫了一輩子戲,真正留下來的也就一兩部,這和有些導演一年搞六七臺戲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編劇根本就不是個能講效率的工作。其次,從時間成本上來說,并不是編劇寫出了劇本,他的工作就結束了,這不同于我們寫碑文是‘一錘子買賣’,一個好的劇本要根據(jù)戲劇具體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再不斷地修改打磨,這么一寫一改很可能三五七年的就過去了,可謂費時費力。最后,從待遇上來說,同樣是主創(chuàng)隊伍中的一員,編劇的待遇有時甚至不及導演的一半,跟主演更是不能比!
原因四
“一戲一團”有礙交流
然而,最讓魏明倫心痛的是,由于如今各種獎項的涌現(xiàn),投資者及劇團都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了獎項上,形成了如今有礙戲劇傳播發(fā)展的“一戲一團制”,這也讓很多編劇的心血隨著劇團的生死而付諸東流。
魏明倫說:“以往一個戲完成都會呈現(xiàn)各個地方劇團爭相搬演的情況,當年曹禺的《日出》、《雷雨》就是經(jīng)過了無數(shù)劇團的搬演,不斷打磨錘煉得到了全國觀眾的認可,成為一代不朽的名作?扇缃,伴隨著各種名目繁雜的獎項出臺,有不少劇團不再為了觀眾演戲,只為評獎去創(chuàng)作,一旦獎項到手任務也算大功告成,而這些獲獎作品最終也不了了之!
魏明倫坦言:“‘一戲一團制’一方面限制了好戲的傳播,試想就算是獲得藝術精品工程的戲,由一個劇團演即使一年365天年中無休,每天接待800個觀眾,也不過25萬人;可如果各大劇團一起演,一個好戲很快就能在全國打響。另一方面,作品和某個團的捆綁也讓編劇的利益得不到保證。戲劇要依附于導演、演員甚至一個團隊,就好像我之前寫的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這個戲好不容易經(jīng)過幾年打磨成為精品了,可是劇團散了,戲也就沒了!
(朱淵)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