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與孫中山基金會主辦,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國學院承辦的“從孔子到孫中山——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兩岸四地學術研討會于6月28日到30日在廣州珠江賓館舉行。來自臺灣、香港、澳門以及大陸各地的8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著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國人文精神的重建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孫中山對新儒家興起有先驅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教授宋志明認為,孫中山對現代新儒家思潮的興起起了前導和先驅的作用。孫中山的思想理論同儒家思想關系密切,孫中山既注意清除儒家思想已經僵化的軀殼,又努力提煉其中的精華,加以發(fā)揚光大。他從現代的視角和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并轉化傳統(tǒng),使之適應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英明地預見到儒學的現代價值,對現代新儒家思潮有相當大的影響。
臺灣東吳大學校長劉源俊教授提出,“中”與“和”兩個概念貫穿了孔子與孫中山思想,是中華文化里一脈相承、歷久彌新的瑰寶。他指出,唯有以文化為綱,可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唯有以文化為綱,可以穩(wěn)固兩岸的和平發(fā)展。他提出,兩岸可共組建一個“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這一委員會在初期可以做三樣具體可行的事──整理文字、舉辦兩岸學子經典閱讀與研究競賽、澄清科學精神。
儒學面臨走向世界新選擇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嚴昌洪認為,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孫中山先生是兩岸民眾共同敬仰的偉人。孫中山提出的“振興中華” 的口號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奮斗目標。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來臨之際,兩岸各界人士更應該借此時機,加強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為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新貢獻。
山東社會科學院孔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宗賢對21世紀儒學的定位及儒學研究進行了思考。他指出,當今中國文化、中國儒學又面臨一次新的走向世界的選擇。當今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都有待于發(fā)揚各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來求得共同解決。儒學研究也應該走出中國,走出東方,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圍之中。首先,儒學研究的發(fā)展應該面向全人類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次,儒學研究應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態(tài),確立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再次,儒學要成為世界多元文明發(fā)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就要重視與其他文明系統(tǒng)的交流和對話。
孔子倫理觀有助減少災難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謝政諭提出,近年來發(fā)生在世界各地的水災、海嘯、地震、火山爆發(fā)等自然災害,一波波嚴重沖擊著人類的生存。人如何與“自然”相處?恐怕是當今全人類需要重新反省的全球意識的一大課題?鬃影褜τ谧匀槐Wo的意識提升到人倫道德的高度等量觀之。他所建構的“倫理關系”,清楚而明白的貫穿社會倫理與自然倫理,唯有建立天、地、人三者完整的倫理關系,將有助于減少降低當前人類的環(huán)境災難。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qū)教授郭齊家認為,弘揚中華文化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戰(zhàn)略意義。要增加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捍衛(wèi)文化特征,建立自尊自信。這是中華民族文化良知與民族精神應承擔和接受的文化使命。 (譚敏)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