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舉國上下哀悼汶川地震死難者的第一天,全國人民都沉浸在痛失親人的悲傷之中。自地震以來,眾多的投資者都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捐款捐物,參與救災,但在股票市場中,由于一些股票漲勢強勁,讓參與者短線獲利豐厚,也由此引來了一片“發(fā)國難財”的譴責聲。被部分網友視為“發(fā)國難財”,從而使得賺了錢的投資者感覺到了道德上的壓力。在這種譴責聲中,使賺了錢的投資者感覺到道德上的強大壓力。
突發(fā)的災難相信無人愿意看到,而將資本市場上漲與“發(fā)國難財”相關聯(lián)顯然也欠考慮。災難發(fā)生后大幅上漲的情況, 在股市里并非沒有上演過,美國9·11事件之后,石油股全線漲停,只不過那次災難事件發(fā)生在美國,投資者不算刻骨銘心。1998年的洪災之后,水泥、鋼鐵等災后重建股也一度大力表現(xiàn);今年雪災之后,電力設備股也曾成為災后重建熱點,不過由于這些災難較少涉及生命,也就沒有被冠以“發(fā)國難財”加以譴責了。
誠然,地震慘狀讓人心痛不已,相信所有投資者都希望能盡自己綿薄之力參與救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這種情感與投資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感情用事,然而股市投資絕對是一項理性的事業(yè),雖然其操作難免與人的感性有關,但感性實質正是投資成功的大敵。這就是為何譴責之聲不絕于耳,但市場中重建概念依舊我行我素的原因。
道德譴責在股市里,總是敵不過利益的驅動,從目前大小非前赴后繼違規(guī)減持、上市公司不時爆發(fā)丑聞看出一斑,這些,無疑都是經濟學上的“道德風險”范疇,但災后重建板塊的上漲,顯然不適宜讓投資者背上這種壓力。
筆者愚見,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不應去譴責所謂的“發(fā)國難財”,而是應該理性地判斷市場的變化。你大可以跟著賺錢,然后將這些賺來的錢捐贈給災區(qū)的人民,讓他們早日脫離災難影響,過上正常的生活,那樣也是善莫大焉。(王方)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