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與“房地產”的組合,如同南中國海夏季頻繁出現的臺風一樣,猛烈而又來匆匆去匆匆。這種印象,當然拜大約二十年前海南樓市泡沫所賜。如同今天“國際旅游島”的定位,當初也以“最大經濟特區(qū)”作為宣傳口號,一時間幾十萬人涌入海南,兩年內房價翻了兩番。瘋狂過后,海灘上留下600多座爛尾樓,成了這個美麗島嶼面孔上難以愈合的瘡疤。然而,歷史只是喘了口氣。前天,《人民日報》文章指出,約4000億熱錢奔向海南圈地,投機性資本將海南團團圍住,在這個刺激驚險的擊鼓傳花游戲中,每一個投機者都瞪紅了雙眼看最后一棒將交到哪個倒霉鬼的手上。這場狂飆突進的投機運動起源于國務院公布的《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fā)展的若干意見》,相比天津的北方經濟中心定位和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海南的“國際旅游島”的定位產生的經濟效果幾乎是火箭速度,《意見》公布后的5天內,整個海南省商品房銷售量就達到了2008年全年銷售量。泡沫氤氳,讓人又一次嗅到三百年前荷蘭郁金香的味道。
但是,這一次讓我們更感興趣的,并非是這驚人的相似性。1992年前后在海南撬動海南樓市的資金中,銀行資本是中堅力量,結果四大行在泡沫破滅當年就造成300億之重的壞賬。然而這次攜巨款前來買房的,乃是遍及神州各地的諸侯。溫州商人、山西煤老板這些群體自不待言,加入戰(zhàn)團的還有深圳、廣州、上海的資本,鄂爾多斯的富豪,甚至萬里之外的東北款爺。目的只有一個:投機。70%以上的房屋空置率和匪夷所思的價格漲勢,使得這千億資本冠名“熱錢”,毫無爭議。
當年,海南沒有從實業(yè)入手振興本地經濟,經濟無根底便會虛火上升,海南將樓市燒得火燙灼人。潰瘍之后繼以腹瀉,泡沫破裂房價大跌。如今,中國制造業(yè)在三十年改革開放中積累下大量財富,這些財富的產生,多半依靠中國極為廉價的勞動力,在全球產業(yè)鏈油水最為稀薄的低端多年血拼而來。依照日韓等的經驗,產業(yè)資本積累將會伴隨著產業(yè)升級的發(fā)生,這些巨額財富必然會投向研發(fā)、品牌、渠道等更高層級的商業(yè)形態(tài),在全球分工中取得持續(xù)的經濟增長和上升。然而,這些年我們看到的是什么?一方面,產業(yè)資本并沒有帶來很多讓國人引以為豪的品牌和高科技產品,反而一次次見到TCL、聯想這些民族企業(yè)中的精英在國際競爭中折戟沉沙;另一方面,國內熱錢激增,在股市上興風作浪,又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推高樓價。產業(yè)資本不做產業(yè),任由經濟基礎在全球產業(yè)鏈的低端消磨,為虛擬經濟的無名火助陣。
然而,又怎能過于苛責國內企業(yè)家:難道他們不也正是按照精明商人的邏輯行事么?資本市場上的風生水起,使得任何追求利潤的老總們都難忍心癢。問題在于:缺乏實體經濟支持的股市與樓市,何以這么虛火上躥?資金不流向實業(yè),顯然是因為實業(yè)的收益率高不過股票與樓房?匆豢催@幾年的經濟政策,占據我國企業(yè)數量95%以上的中小企業(yè),在銀行貸款中所占比例絕無如此之高。相反,一旦貨幣政策從緊,那么首先拿不到銀行貸款救濟的,也正是這些中小企業(yè)。幾方力量相疊加,便有學者高呼:“我國企業(yè)進入高成本時代!
與這“高成本”相較,是虛擬經濟的高收益。我國經濟之中濃重的政府氣息,每每在危機之中散發(fā)出來。為了保住增長提高就業(yè),大力投資基建成了首選財政政策。各級政府出賣土地充實財政,一發(fā)不可收拾,甚至有囤積居奇之勢,成為房價高企的一端。實業(yè)過冷,虛擬經濟過熱,冷熱交激,引動失調。這次海南房地產的失控,又是這樣一次潰瘍的病發(f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