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劇何以長演不衰
金庸武俠小說在近30年里多次被重拍。僅《倚天屠龍記》就被拍了5次:第一次拍攝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由鄭少秋演張無忌,汪明荃演趙敏,趙雅芝演周芷若;第二次拍攝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梁朝偉演張無忌,黎美嫻演趙敏,鄧萃雯演周芷若;第三次拍于上世紀90年代初,由馬景濤演張無忌,葉童演趙敏,周海媚演周芷若;目前播出的第四版,由吳啟華演張無忌,黎姿演趙敏,佘詩曼演周芷若;而第五版還在趕拍中,由蘇有朋演張無忌,賈靜雯演趙敏。
作為新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金庸的每一部小說都堪稱經典,拍成電視劇也煞是好看。對商家來說,翻拍總會有收視率,因為人們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或幾個老版本,出于對金庸作品的喜愛,觀眾總要比較著看一看。這樣一來,不管重拍得如何,電視臺似乎都不愁收視率了。
上世紀80年代的金庸熱,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占了“文化填空”的便宜,而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現在的翻拍熱,卻蘊涵著更深的文化和社會心理背景。從那時開始,電視的娛樂功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人們坐在電視機前需要的是放松和遠離過多思考的享受。不過在一種浮躁的商業(yè)氛圍中,既能滿足娛樂心理又能提供精神享受的劇作并不多。一片哄堂大笑聲中難免引發(fā)些許淡淡的懷舊,而懷舊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一種有品味的時尚了。就這個意義來說,好看又有文化意蘊的金庸劇被屢屢翻拍也算順乎潮流了。
另一只眼看金庸劇翻拍
但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作為一種解構性力量被主流文化所接納的,它天然的大眾性和娛樂性其實并不為精英文化所認同,這就造成它游離于江湖和廟堂之間的尷尬局面。人們對金庸劇的期待普遍較高,既要好看,又要有濃郁的文化意味,這又決定了翻拍的難度。所以即使有較高的收視率,但從長遠來看,盲目跟風對金庸劇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
武俠劇表現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那里不需要法治和民主,傳統(tǒng)的道德懲戒是那里最高的法律,快意恩仇固然痛快,但在現實世界是要不得的。而且武俠劇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顛覆性,暴力性的革命較多而溫和的改良較少,對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來說,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電視傳媒雖然有娛樂大眾的一面,但它同時也是主流文化的宣傳陣地,擔負著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教育民眾的任務。和現實生活嚴重脫節(jié)、只求娛樂大眾而極少積極意義的武俠劇一旦喧賓奪主,擠壓了主旋律電視劇的生存空間,那么,作一些調控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沒有永遠的熱點,這既是市場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也是對金庸劇翻拍現象的一句忠告。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丁冠景 肖樅 陳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