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我看“峨嵋”降價風暴 2000年11月17日 15:30 四川兩大電影發(fā)行公司之一的峨嵋電影公司借著中影引進大片《完美風暴》上映,突然宣布:下屬11家影院,今后放映所有中外影片票價一律降至5元。這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把一個老生常談的票價問題又燒成了熱門話題。 “峨嵋”方面對降價理直氣壯:“早些年,全國電影票價為0.25元時,我國電影發(fā)行總收入是22億-26億元;而目前票價為15元-50元,總收入卻只有8.5億元。觀眾離電影越來越遠,可以說現在許多電影人都只能喝一碗稀飯。” 中年人一定不會忘記,當初談情說愛,除了“數數電線桿”、“壓壓馬路”,唯一的娛樂方式恐怕就是看電影了。然而改革開放后,保齡球、迪斯科、咖啡廳、音樂茶座、交誼舞廳、攀巖、蹦極……接踵而來,據說上海人去年光泡澡堂就泡去了20個億。文化娛樂越來越豐富,進影院的人自然越來越少,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發(fā)展。 人們埋怨電影票太貴,“參照物”造成的錯覺影響巨大,這“參照物”就是盜版VCD。這幾年盜版VCD禁而不止,中影引進大片的海報剛貼出來,盜版碟總會領先一步面市。價格越賣越低的盜版VCD,給正版電影帶來了不應有的壓力,廉價與昂貴的判斷在道德判斷失衡后也失衡了。 其實,電影票價的漲跌也要遵循市場規(guī)律,用“一切影片一律5元”的方法顯然過于簡單化。 作為藝術品的電影,其價格很難明確制定。因此,比較實際的做法是以電影的制作成本、上映輪次、影院放映時段、影院星級等因素來作定價依據。票價又包含三方面的利益:影院、發(fā)行公司、制片方。票價不僅要滿足影院經營的成本,還要讓制片方有所得,只有形成良性循環(huán),才會有利于電影的再生產。因此一刀切的做法不僅傷害了那些花大力氣改善設施的影院,更損害了大成本電影制片方的利益,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對不愿進影院的人來一次民意測驗,“票價”和“影片質量”哪個占主因,大部分觀眾會選后者。 這幾年引進的中影大片把觀眾的胃口越吊越高,盜版VCD的“普及”,客觀上也提高了觀眾的欣賞水準。如果影院上映的影片質量在這種背景下再不提高的話,只能處于逆水行舟的境地——不進則退,觀眾遠離影院也就不難理解。這才是觀眾遠離影院的最大原因。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在山區(qū)農村小賣部買一聽可樂是3元,在五星級酒店大堂喝一聽同樣的可樂要20元,可樂絕對一樣,價格就是不一樣,對此已經沒有誰去理論其“合理性”了。在某個電影院看某部電影,是否物有所值,觀眾心中自然有數。 竊以為,有心致力于電影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人,如把對“一律降價”的興趣轉移到“提高影片質量”上來,其效果肯定會明顯得多。 (自《申江服務導報》文:上海永樂電影發(fā)行放映公司副經理 吳鶴滬) 相關報道:成都5元電影票價引發(fā)強震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