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民主與法制時報》報道,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學校,重慶一對父母讓好動的女兒服用興奮劑達8年之久。盡管在藥物的作用下,女兒考上了重點高中,但嚴重的藥物依賴癥隨時折磨著這位花季少女。至今父母才后悔莫及,他們不僅親手毀了女兒的健康,也撕毀了和女兒之間的和諧親情……
只為能上重點學校,就讓女兒落到這步田地,實在是令人惋惜啊。在很多地方,重點學校就是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代名詞,主要標志就是升學率高,考上大學的機會更多。學生對重點學校的追逐,集中折射出我國教育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公,折射出教育機會的不均等。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同處一個地方,不同學校的差距有天壤之別,越是“重點”,優(yōu)秀教育資源越是集中,進而拉大了原本的差距。對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來說,為了能上“重點”,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這種代價換來的,是擇校熱和教育亂收費的愈演愈烈,以及“教育補品”市場的火爆。
在這種不公平的教育體制下,才會有諸如“父母讓女兒吃興奮劑提高學習成績”之類的新聞。實際上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學生17.4%想過自殺,20.2%情緒抑郁(《法制晚報》2005年6月8日);還有中學生超過70%睡眠不足,近視率逐年攀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某些學校教育者看來,早已讓位于升學率。說得嚴重點,這已經(jīng)成為影響中華民族未來的一大隱患。
我們拿什么拯救喝興奮劑讀書的少女?難道教育也要反興奮劑?
(來源:齊魯晚報,作者:葉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