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蘇州六月二十一日電 題:昆山臺商的“小龍人基金”
作者 翟永楨 馬安妮 姚靜
“小海青真的考了‘狀元’,她剛剛得到消息,立刻給您寫了一封信,說最要感謝的人是您……” 近日,昆山臺商陳宏澤接到愛心學校管文婭校長的電話,洋溢在他臉上的興奮,不亞于四年前自己的雙胞胎女兒在臺灣一同考取大學時帶給他的喜悅。
陳宏澤于二00一年三月來到昆山,在這里他認識了同是臺商的陳鴻裕。其時,陳鴻裕正在為資助昆山愛心學校十四名貧困生而奔走,尋找同道人士,陳宏澤當即表示:“也算上我一個! 在兩人的倡議下,當時有十四名臺商每人每月捐出一百元善款,成立了愛心學校的助學基金,校長管文婭給這筆基金起了個特別的名稱——“小龍人基金”,她希望孩子們作為龍的傳人,在臺胞們的資助和鼓勵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五年過去了,這項基金已經(jīng)從最初的助學拓展到獎助學,兩百多名殘疾孩子受過資助和獎勵,二十多名殘疾學生考取了大學,劉海青便是其中的一個。三年前,陳宏澤聽說了患有嚴重聽力障礙的劉海青奮發(fā)向上的故事,當即表示:“小海青考上大學,所有學費和生活費都由我來出!” 三年后,當劉海青以優(yōu)異的成績摘得“狀元”的消息傳來,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對白。
陳鴻裕是“小龍人基金”的發(fā)起人之一,二OO一年因心臟健康原因,奉調回臺灣的總公司。沒有太多的叮囑,陳宏澤接過了老友傳來的“接力棒”,他每月駕車拜訪各位捐獻者,收集捐款,再送到愛心學校。二OO四年, 陳鴻裕因病逝世后,他的弟弟、生前好友等甚至沒來過昆山,但每個月為愛心學校殘疾孩子捐獻的義舉,卻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
在五年的時間里,很多臺胞都奉調離開昆山去了廣東、上海等地,但他們熱心于“小龍人基金”的愛心卻從未中斷,愛心在海峽兩岸慈善人士中接力和傳承。如今,愛心捐贈者已經(jīng)從最初的十四名發(fā)展到三十一名,他們中有臺灣的企業(yè)家,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商務人士或工薪人員,其中還有兩位大陸人士。他們共同的感受是:“盡一份力,讓每個殘疾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開心地笑,這也是我們的快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