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9日電 《人民日報》消息,廣東、山東、海南、寧夏、江蘇等5省區(qū)近日公布高考改革新方案,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高考到底應該怎么改?應該憑借高考選拔出什么樣的可造之才?日前,記者采訪了幾位大學的校長,作為對高考制度密切關注的人群,他們對高考改革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
高考模式日漸多元
有關各方仍在探索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斷加大高考改革的力度:在內容上,一些省份可以自主命題,一些院校可以自主招生;在時間上,除在部分地方試驗過春季高考外,現行的夏季高考各地時間也不盡一致?梢哉f,通過地方和高校的不斷探索,高考,已經越來越呈現多元化態(tài)勢。
對此,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表示歡迎,他說,原有的“全國學生考一張試卷”的模式確實太過單一,高考越來越多元是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求變化的反映,將對國家和地方的發(fā)展有著積極意義。蔡達峰表示,復旦大學去年開始試行主要依靠面試成績進行自主招生,今后學校還將不斷探索和完善這一形式,為高考改革探路做出自己的貢獻。
重慶大學副校長陳德敏則認為,高考的實質就是選拔人才,因此,不管模式怎么變,改革都應著重于“如何發(fā)現、選拔出更優(yōu)秀的人才”上。近年來,對一些省份、高校在高考改革方面的探索,教育部還是給予了不少支持,比如,重點大學招收“推薦免試生”的力度在逐年增大。陳德敏說,其實對高考改革需求最迫切的是重點大學,因為國家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這些大學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選拔、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
增加平時表現比重
避免一考定終身
長期以來,“一考定終身”一直是現行高考制度的一大弊端。采訪中,大學校長們一致認為,在高考成績中增加中學生平時表現的比重,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改革方向。對海南等地在新方案中將會考成績的10%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做法,不少校長表示了贊同。
陳德敏說,大學在選拔人才時,應該重視中學生平時的表現,高考也應該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此外,對中學生的日常評價也需要改革,例如,對學生參加比較規(guī)范的全國或省級科技、文化、文藝等活動要進行比較詳細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大學招生時,高考分數可以占70%—80%,其余則可以看中學生的平時表現。陳德敏還認為,對于特殊人才,高校也要開辟特殊渠道。他說,高考要尊重中學生的興趣特長,以前我們在這方面考慮較少,許多中學生在課程壓力下,興趣和理想漸漸被泯滅掉了。
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也表示,高考改革要更好地發(fā)揮它對基礎教育的導向作用。如果學生在18歲以前接受的一直都是應試教育,將對他進入大學后的學習興趣、方法都產生不利影響。
文理分科不太可取
通識教育需要重視
應不應該在高中階段就進行文理分科?應該如何權衡高考中文理類科目所占比重?這也是大學校長們比較關注的一點。
對于江蘇省的2008年高考新方案,吉林大學副校長趙繼表示憂慮,他說,只憑語數外成績劃定分數線,不利于弘揚科學精神,不利于選拔理工科人才。我們民族的文化元素里本來就比較缺乏科學精神,物理、化學能培養(yǎng)人們的科學思維,增強大家對現代科技的理解。我國還沒有完成工業(yè)化進程,需要大量的自然科學人才。同時,物理、化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從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和為學生自己幸福人生奠基兩個角度考慮,理化教育都不可缺少。此外,過分強調原本是工具的外語的重要性,對農村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因為一般來說,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的外語能力要弱。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也認為,就目前的高考制度來講,文理分開是最壞的一個辦法,我們現在之所以缺乏大師級的人物,就是因為文理分開。
改革需要穩(wěn)步推進
呼喚寬松外部環(huán)境
雖然目前的高考制度存在不少弊端,但采訪中,校長們也達成了一點共識,就是在我國目前的國情下,它仍是一個比較公平合理的選拔制度。因此,高考改革“一口吃個胖子”是不可能的,要在改革考試內容、考試方式、考試模式、錄取標準上穩(wěn)步綜合推進。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表示,高考制度想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可能的。優(yōu)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短缺是影響高考改革的關鍵,因此短期內恐怕難以根本解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問題。如果各省都能建設一批優(yōu)質大學,讓更多的優(yōu)秀學生有機會進入優(yōu)質大學,高考改革就容易進行了。他透露,教育部曾讓北大和清華考慮單獨出題考試,但他們覺得在現實情況下不太可行,在全國幾百萬考生中,要有幾十萬名來報北大清華,這么大的工作量,哪個學校都承擔不起。
許智宏強調,不管高考怎么改,都必須尊重兩點,一是真正為中學生減負,使他們從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脫出來;二是要把中學生的能力考出來,而不單是考學生的死記硬背能力。
校長們認為,高考改革表面上看是教育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推進改革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學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氣,也需要家庭教育觀念、社會人才觀念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為高考改革營造寬松的外部環(huán)境。(董洪亮)